(3)班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如果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那么班组长就是细胞核,是班组的“主心骨”,班组的构成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班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直接带领职工从事一线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如果班组长没有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就形不成统一协调的战斗集体,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任务就得不到有力地组织贯彻执行。
(4)班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班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搞得不好,将会给班组、甚至企业造成损失。会指挥的班组长就能够促进管理,就能够合理安排和组织好基础工作,营造正常的工作秩序,能把整个班组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完成班组的各项任务,实现目标。
(5)班组长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是班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具有创新意识的班组长既能完成任务,又能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地为企业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不断地开拓班组工作的新局面。
(6)班组长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班组是造就培养人才的阵地,班组长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具体组织者。对班组成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道德、纪律、法制、制度等宣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出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都要靠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来完成。
(7)班组长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煤矿是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特殊行业,集脏、苦、累、险于一体,安全风险很大,班组长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难以胜任的。
2、如何选配班组长
根据本人多年在区队工作的经验,我认为,煤矿班组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工逐步成为煤矿生产劳动力的主体,班组长大多在此群体中产生,流动性相对较大;二是煤矿对井下《三大规程》的执行要求十分严格,对“三违”人员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个别责任心不强、冒险蛮干的班组长,一旦弄下乱子,随时都有跳槽的可能;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对现场管理要求严格,要求班组长必须具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因此,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各项任务的落实,必须高度重视班组长队伍的选配。
一是排序优选。在煤矿上一般选用班组长的权利在区队,所以,区队领导要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思想品德好、业务技术好、具有一定组织、指挥、管理能力的班组长“苗子”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出难题,培养和检验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才能,然后择优排出班组长候选人,始终做到心中有数,以解决班组长流动性大的问题,当然,企业应当具有留住人才的其它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二是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区队将班组长候选人的情况介绍给班组成员进行磋商、选择,区队领导只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切忌有意识地点化班组成员投谁的票,通过班组成员民主选举,这样选出的班组长一是可以增强自信心,二是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是保持班组长队伍的相对稳定。对班组长特别是新任的班组长,区队领导要多鼓励,对他们的工作成绩及时肯定、表扬,有工作失误要及时宽慰、多帮助指导,慎用就地免职的做法。
四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区队应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每月召开一次班组长工作考评会,依据考核内容对班组长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由区队管理人员和班组职工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班组长进行考评,对被考评为优秀班组长及合格的班组长,给予表彰奖励,对基本合格的班组长给予帮助、指导,连续多次被评不合格的班组长应及时撤换,避免“不吃凉粉占座位”的现象,给班组、区队工作造成大的损失。
三、加强对班组长队伍的管理
班组是煤矿企业的基本单元,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细胞。“上有千条线,下穿一根针”,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都要通过班组去实现。因此,为了使班组全员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抓好班组长队伍的管理。
1、建立班组长培训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班组长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班组长的工作责任、光荣感、使命感;二是加强对班组长“一个作用”(核心作用),“四种能力”(统率力、聚合力、执行力、竞争力),“六个观念”( 经济、质量、时间、安全、文明生产和群众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三是经常性地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使他们始终走在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方法的前列。
2、不断提高班组长待遇。煤矿企业里的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官不大责任不小,拿钱不多管事不少,干事不大学问不小,职务不起眼哪儿也少不了。企业应当结合实际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待遇,包括在领导干部的提拔使用方面应给班组长搭建起广阔的平台,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