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之三是教育能力的潜在性。安全思想教育的实际效应揭示了它由“潜”到“显”的变化规律。我们应不断探索优选新的教育支撑点,加强不同层次的正面教育,加速教育与管理之间的横向渗透,充分发挥安全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
鉴于不同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诸多做法,可以把安全思想教育实际效应的潜在性划分为两大块,即浅层效应和深层效应。浅层效应一般是指表面的东西。如对安全法律、法规和“三大规程”的学习宣传,发现“三违”找当事人“过五关”,召开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年组织开展的“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会战、“冬春百日无事故”、矿井安全评估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使职工从思想上受到震动和鼓励,加深了感性认识的程度。
深层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且常常被忽视。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得牢不牢,企业安全生产的指令、法规贯彻是否彻底,以及安全业务技术水平是否不断提高,安全与生产效益、整体工作目标发生矛盾时是否坚持安全第一……所有这些反映的则是理性认识水平,从根本支配着人的言行,具有较强的潜在性。安全思想教育的浅层与深层效应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若干浅层效应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层效应的理性认识,就会产生质变,其效应也会愈加持久和稳定。
作用之四是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主要是说它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可以在八小时内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在八小时之外的茶余饭后。俗话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可以到处套用的安全教育模式。各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一系列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安全思想教育方法脱颖而出,如超前施教法、寓教于乐法、目标激励法、典型引路法、隐患跟踪法、“四三”工程系列管理法……所有这些,将灵活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适应各企业的不同情况,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又有微观的实用性。
作用之五是教育的实效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就其对象而言,一是管物,二是管人,说到底还是靠人的行为去完成。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的行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掌握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把人们的行为引向正确轨道和既定的目标,是当前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应明确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分阶段提出与长远目标相适应的安全思想教育短期计划,不断增强抓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保证领导抓、抓领导,哪一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一级领导的责任。
在企业基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事人往往不禁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分析事故原因,不能割断“今日”与“当初”的有机联系,要勇于正视现实,找准原因,“吃一堑,长一智”跌而复起。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思想教育自身存在的价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克服安全生产稍有好转就心满意足、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做法。努力改变安全教育时紧时松、蜻蜓点水和“盲人骑马”的作风,消除每个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思想上的隐患。把安全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抓,作为一场硬仗来打,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持之以恒抓出成效。教育后产生的正面效应,就为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最为实际的效应。
综上所述,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教育,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极为重要。我们要用真情去温暖、教育、感化全体职工,把安全教育工作做深、做活,逐步消除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种人为因素,保证企业的整体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