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应该“培”与“训”并重

作者:董喜明 王琪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29日

  从培训形式上看,几乎所有培训机构在对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时,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没有涉及“训”的过程;很多特种作业培训机构不重视实际操作部分的培训,缺乏实际操作培训的场地和设备设施,甚至达不到大纲的要求;

  从培训的组织管理上看,安全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对培训班的管理,而忽视对培训项目的设计和管理,经常是请几个相关领域的专家,“拼凑”一些讲授内容,达到吸引学员参加“培”的目的即算完事;

  从培训者队伍建设上看,安全培训机构一般重视对授课教师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对机构中培训管理者的培养,认为培训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班级的管理。

  由于对安全培训中“训”的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员工的安全技能不足,安全素质存在缺陷,安全培训的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安全培训应该“培”与“训”并重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安全培训应该做到“培与训分离”和“培”与“训”并重。要想抓好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既离不开对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也离不开对实际生产系统事故控制和防止技能的掌握,无论对肩负管理职责的人来说,还是对岗位的操作人员来说,都是如此。安全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主要靠“培”的形式予以实现,而事故控制和防止技能的掌握则主要靠“训”的方式来达到,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实现“培”与“训”并重,应该分别从政府政策层面、培训机构层面和培训组织过程层面采取对策措施,系统化地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政府政策层面的措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应修订各类安全培训大纲,在其中相应增加安全管理实操、危险控制、事故防范、自救互救、应急处理等现场教学和参观考察等“训”的内容。对农民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大纲,应该要求实际操作部分的比重大于理论知识部分。在各类考核标准中相应强调对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尤其对农民工和特种作业人员来说,可以参考机动车驾驶员实际操作考核的做法,制定出不同工种的实操考核标准,根据实操考核标准,组织开发相关考核器械和设备及配套软件。

  二是培训机构层面的措施。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许可是国务院赋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行政许可之一,也体现了国家对安全培训的重视。各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尤其是主要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三、四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都应该重视实际操作部分的软硬件建设,安排实际操作培训的场地,配备实际操做培训的设备设施,培养实际操作培训的教师等等。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设置了拓展训练场地和沙盘培训教室,并培养了一批拓展训练培训师,燕山石化仿真中心自行开发了仿真教学设备,这些措施使安全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培训组织层面的措施。“培与训的分离”和“培”与“训”并重的教学实施过程,对安全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对培训活动的管理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安全培训项目的设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培训项目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对项目的设计是否下了功夫,培训管理者是否把需求分析做得扎实,是否能够真正了解学员的要求;其次,针对不同的安全培训内容,必须采取相应的培训方法。除了课堂讲授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拓展训练、沙盘推演等这些更侧重于“训”的培训方法应该更多地运用到安全培训项目中去;第三,要强调培训项目成果的转化和跟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培训过程中强调“训前需求调研、训中教学互动、训后延伸服务”的“培训链”,其特点就在于开放式和循环式。培训机构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对培训班的组织管理上,往往是培训班一结束,整个培训项目就结束了,忽视了培训项目成果的转化过程,没有形成“培训链”。这也是安全培训质量一直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培训的精髓在于培与训的分离”,对培训概念的理解往往反映了培训的理念,决定着培训的做法和效果。安全培训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必要手段,是拯救人的生命的工程,是一件神圣的事业。笔者根据当前安全培训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培训应该“培”与“训”并重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安全培训工作质量的反思和讨论,同时希望广大安全培训工作者能够加入到对安全培训研究和探索的队伍中来,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做到创新与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