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作者:张立华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15日

  (二)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突出强制性。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复审培训考核工作相当重视.但不少企业未落到实处,使安全隐患增多,令人担忧。国家曾三令五申地严禁无证操作,但是,翻开许多事故挡案,我们还是不难发现,无证操作造成的触电、坠落等事故屡屡发生。所以,必须强制性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

  (三)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重在提高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关于安全生产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素质的总和,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人们头脑中所反映的程度。如果安全意识淡薄、掌握安全知识不够,就很容易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势必造成各种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因此,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章、规程、规范、标准等;二要普及和提高安全技术知识,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三要通过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使他们从事故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要求,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且也是血淋淋的事故中汲取来的教训。

  只有人人都确实感到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是他们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他们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

  (四)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重在普及安全技术知识。

  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突出地表现在建筑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建筑业已更加显示出支柱产业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大多数建筑企业已由原来的生产管理型企业转变为管理型企业.由劳务分包单位提供一线生产作业工人,而这些生产工人基本上都是大量涌人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知识、技能知之甚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基本上是放下锄头就上工地,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血的教训数不胜数。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经常发生的高处坠落,机具、起重伤害,触电、物体打击、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大多发生在这些农民工身上,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这些施工生产一线的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或无证操作,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使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地影响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将这些昔日的农村泥瓦匠培养成今天的城市技术工人。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了,工程安全、质量才能得以保证,企业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好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与之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项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另外,记忆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降为4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90%,三天后可保持75%。所以,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活动,可以提高学员的在课堂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创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模式,选择和设计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并进行合理组合,是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

  (一)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传递。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即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而“学员”则主要处于接受者的位置,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的,由教师推向“学员”,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推动力。要取得较好的教育培训效果,必须把教学方式由这种单向传递改为双向传递。如厂级安全教育的“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等安全技能训练知识,可先由教师讲要点,然后找学生上讲台演示,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习,同时也给讲台下的学生做一次复习,加深实操的印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