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安全教育教材
2 .1安全教育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生产现场进行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有一定的资质、足够的设施、整齐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其培训的权威性和培训的质量。各类安全教育教师(生产现场和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也要有一定的任职资格并具备胜任安全教育工作的条件:懂生产、懂教育;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安全工程学、劳动保护、工业卫生等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安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和现场生产安全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绘画、摄影等技能。
安全教育教师还应了解本企业重点要害生产部位、掌握相应装置的工艺流程,使所授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另外随着生产过程中新设施、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培训教师应率先了解和掌握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工艺、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安全教育要求。
2.2教材是安全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劳动部对部分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登高架设工、企内机动车驾驶员等)编制了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但还有很多工种,特别是石油生产、加工方面的大批工种尚无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安全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和了解安全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自行编制培训讲义,并通过整理和审定使其成为适应石化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我中心在近几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编撰了《井下作业工》《游艺设施操作工》《监火员》《专职安全员读本》等多种培训教材,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完善安全教育步骤,加强教学管理,开展多样式培训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安全教育培训应由以下步骤组成:调研、课程设计、实施、总结。
3 .1调研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通过调研可了解与培训有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法规、标准、规程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也可了解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对本工种的安全法规、标准、规程等的掌握情况。
3 .2课程设计是根据调研的情况确定培训的教学内容。培训内容一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根据培训对象、岗位、工种、工作环境、可能发生的问题、造成的危害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另外还可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培训内容设计为拼盘式、菜单式、提纲式等。
3.3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抓好教学质量、学纪学风、考纪考风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应用,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座谈(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相结合等。在生产现场也可将培训的形式演变为:安全知识问答(或竞赛);事故预想、危险预知演讲会;仿真(应急)反事故演习;事故现场参观调查分析会;安全生产情况和趋势分析会;当年事故今日反思讨论会;请历险、睹险职工现身说法等。
另外在培训的同时进行生产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查隐患、不安全因素,提防范措施等工作都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为企业增加效益。
3 .4培训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阶段要建立学员档案、完善教学资料、查找整个培训过程的优缺点。特别是将学员遇到的事故案例和提出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和分析,将会对今后的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安全教育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需要研究科学方法的工作。在整个安全教育过程中企业领导和教育者始终要从尊重科学,关心生产人员安危,珍惜国家、企业财产,保护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思想上树立一个“重”字,在分工上落实一个“责”字,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一个“质”字,讲求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恒”字,在结果上体现一个“效”字。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尽快地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发挥出安全教育的巨大潜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