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中小学校园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8月19日

    三、中小学校园预防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树立积极的防范意识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这需要学校领导、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都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识,充分了解伤害事故对学生造成的损害,树立起综合防范意识。
    (一)、从思想上增强保护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领导在加强自我法律意识与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应对教师开展各种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已经发生过的学校伤害事故的典型案例,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伤害事故的严重性以及防范的重要性。应注意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时刻注意保护未成年学生安全的习惯。
    (二)、学校成立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安全领导小组应定时(每周至少一次)对校舍、场地、器械、教学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坚持以防范为主的方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并使之制度化,保证落实到人,记录在案。及时发现问题,上报校领导迅速解决问题,防止事故隐患。
    (三)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严格履行教师职责
           教师是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学校应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严格履行职责作为预防伤害事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1)、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专业规范
    学校应把学生安全工作列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经常监督检查。“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成果表明:学生上实验课时受伤占学校安全事故的6%,因此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教师职责,是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按照教师的职业规范,履行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职责,不擅离工作岗位,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实训、实验课上,教师要遵循专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如体育课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活动热身,作危险动作时要予以指导和保护;化学实验课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导学生实验等,以避免学生在实验和体育课中造成的伤害。
           (2)、用法律和师德规范教师行为
    师范院校大部分专业均没有开设法律教育课,学生没有系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在职教师也缺乏足够学时的教育法律法规培训,造成部分教师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缺失。部分教师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奉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封建家长式教育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使惩戒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训斥、挖苦、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有这样的案例:河南某校的一个班主任黄某,辱骂学生“笑得像三陪小姐”,家长提出“孩子要是出了事你也得负责任”,老师竟说“那你干脆给她吃点药算了,别要挟我”;陕西某学校一名教师,因怀疑学生偷了别人十元钱,竟然残忍的给学生脸上刺了个“贼”字等等。凡此种种行为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然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却时常发生,面对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现状,学校要通过办培训班、作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在教师中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让他们学会并养成用法律来判断分析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同时,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冷嘲热讽、粗暴训斥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失望屈辱,失去自信,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这就要求学校在强化教师法律意识的同时,不忘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尊严,用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行为,防止和杜绝教师侮辱和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防止学生因此而受到的伤害。
           (3)、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对教师来说更加重要。心理疲惫是造成许多教师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王全成博士认为:“教师职业普遍存在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教师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制约和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因而,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显得犹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制定教师心理健康保健计划,配备有关心理保健的图书杂志,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教师心理上的各种负担。学校要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经常倾听每个教师的意见,使教师得到重视,有安全感;树立良好的校风,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注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关心教师的生活,从根本上解除教师的各种心理负担,使教师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减少因此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四)、让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按照其认识和接受能力,结合教学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有专门的教师担任,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用水、用火、用电、道路交通安全、活动中的安全等,使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开展学生紧急救护和安全避险、逃生教育演练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紧急救护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理论上的教育和实践中的训练,培养学生应付意外伤害事故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加强家校联系,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学生校内外的安全
    学校积极和家长联系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组织家长培训班,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通报全国各地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及当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每学年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要求家长做好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督促监控工作。每逢节假放假,在学生离校之前学校,由学校印发《告学生家长书》给每一个学生家长,提醒家长在节假期间做好监护工作。通过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七)、安全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努力
    学校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每天安排教师值班,负责安全检查,每天深入到学生中去,每天放学要组织教师护送学生有秩序地走出校门、横过马路,看管学生的上放学的交通安全和学生活动等。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游戏该做,什么样的游戏不该做,发现学生做危险的动作应及时制止。
    (八)、加强活动管理和体育教师的管理
    学校每组织一次活动,都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临时小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学校针对现有的情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给体育教师充分的学习机会,中心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完小体育教师培训学习,让体育教师多学一些体育专业知识,坚决杜绝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任何人不想看到的,一旦发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给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这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只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科学的、合理的,我相信学生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防范的,甚至是可以避免。同时也建议上级从公用经费中划出部分让学校买校园安全校方责任险,一旦在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减轻因此而带来的麻烦事,能让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中精力搞教学。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定有不妥之处,仅作抛砖引玉,以此得到大家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