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触电事故防范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7月01日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触电事故、静电危害、电磁场危害、电气火灾和爆炸等。由于物体带电不像机械危险部位那样容易被人们察觉到,因而更具有危险性。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脏、肺等)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受到破坏,甚至导致死亡。电击是全身性伤害,但一般不在人体表面留下大面积明显伤痕。

(2)电伤。电流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人体伤害,包括电能转化成热能造成的电弧烧伤、灼伤;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或机械能造成的电印记、皮肤金属化及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伤多数是局部性伤害,在人体表面留有明显的伤痕。

(3)电磁场生理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2、常见触电形式

(1)低压单相触电。即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单相触电事故。

(2)低压两相触电。即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这时由于人体受到的电压可高达220V或380V,所以危险性很大。

(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

(4)高压电击。对于1000V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当人体过分接近它时,高压电能将空气击穿使电流通过人体。此时还伴有高温电弧,能把人烧伤。

3、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1)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能限制人员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在安全电流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6V。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的电压时,必须有防止人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凡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局部照明灯、高度不足2.5m的一般照明灯、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均应采用36V安全电压;凡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金属容器内、隧道或矿井内等,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2)保证绝缘性能。电气设备的绝缘,就是用绝缘材料将带点导体封闭起来,使之不被人体触及。作业环境不良如存在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粉尘等,可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电工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绝缘用具,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

(3)采用屏护。对电器不便设置绝缘的活动部分以及高压设备(人员接近,绝缘不能保证安全时),应有相应的屏护,如围墙、遮拦、护网、护罩等。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

(4)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带电部位与人体或其他设备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空间距离,其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等因素。为了防止人体触及和接近带电体,为了避免其他工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安全距离。

(5)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在潮湿、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电气设备。

(6)装设漏电保护器。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中,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由于漏电引起人身触电和设备火灾事故。

(7)保护接地与接零。保护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外壳用导线与接地线连接起来,使电气设备与大地紧密连通,在电源为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单相制的电力系统中,应设保护接地线。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用导线与低压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在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单纯采取保护接地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危险性依然存在,还应采用保护接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