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验的管道必须在全部覆盖泥土的情况下进行检验。因为燃气管道与大气直接接触时由于温差使管内试验的气体膨胀或收缩,使压力表显示的读数失去检验管道泄漏量的真实性。
1)检验工具和配件的安装气密性检验前应预先在待检验的管道上钻孔二只,安装检验管和测温计。检验管连接压力表和进气管,其孔径见表2-10-5。
试验管直径(D) | φ15 | φ100~φ150 | φ200~φ300 | φ500~φ700 | φ800~φ1000 | φ1200~φ2000 |
检验管直径(d) | 20 | 25 | 32 | 40 | 50 | 80 |
2)连接空气压缩机管径φ150以下管道可选用0.6米3空气压缩机或手动泵。管径φ150~φ600管道可选用6米3空气压缩机。管径≥700长距离管道应采用9米3以上空气压缩机。
在上述操作完成后应检查被检验管道顶端和三通管盖支撑是否牢固。支撑力的牢固性要根据管内压力对管盖的推力进行校核。
管盖支撑应与管道保持平行方向,支撑点设二只以上(见图2-10-4)。
3)操作顺序
①向管内输气前,先将检验管上三只阀门全部开启,开动空气压缩机,设专人观察压力表上读数。
②当压力表读数上升到检验压力时(一般应略高于规定试验压力:中压管高于5千帕,低压管高于2千帕)即关闭进气阀门,使输入管内的压缩空气进行停留稳压,以消除压缩空气的热量对管内气体的影响。各种口径管道内压缩空气停留时间见表2-10-6。
管径(毫米) | φ200以下 | φ200~φ400 | φ400以上 |
停留时间(时) | 12 | 18 | 24 |
注:管线较短或超长,停留时间可酌情减少和增加。
③当达到上述规定时间后管内压缩空气趋于平稳状态,观察压力表读数是否符合检验压力要求。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使之达到检验压力。然后关闭控制阀门,拆除检验管加装小型旋塞阀,连接。型压力计,型管内放入水或水银液体(见图2-10-5)。开启旋塞阀和阀门观看U型管内液体位置稳定后的读数,同时观察连接于检验管道上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并记录当时大气压的读数。以上三个数据为气密性检验的初泵数据。
经过规定检验时间(见表2-10-7)再次记录管内压缩空气压力、温度和大气压的读数称之为复泵。
根据初泵和复泵所得压力差(压力降)、温度差和大气压差鉴定被检验管道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2.气密性检验的合格标准(见表2-10-7)
管道长度(米) | 运行压力(帕) | 接口形式 | 检验压力(帕) | 检验时间(时) | 合格标准 |
<50 | 9.8×104 | 各种形式 | 13.7×104 | 0.5 | 复泵和初泵读数完全相同(温度、大气压差不计) |
0.147×104 | 焊接、法兰、承插式 | 1.96×104 | 0.5 | ||
管螺纹 | 0.29×104 | 0.5 | |||
>50 | 9.8×104 | 各种形式 | 13.7×104 | 24 | 实际压力降小于允许压力降 |
0.147×104 | 焊接、法兰、承插式 | 1.96×104 | 24 | 复泵和初泵读数完全相同(温度、大气压差不计) | |
管螺纹 | 0.29×104 | 0.5 |
进行分段施工各自进行气密性试验的工程合格后,必须将各段全部连接后再按上述要求进行检验(称总泵)。在特殊情况下经检验部门同意不进行总泵的管道,各连接部分必须用燃气工作压力检漏,以无泄漏点为合格。
3.气密性试验合格标准的计算
气密性试验的合格标准为△p实≤△p允许。△p实为被检验管道实际压力降(帕), △p允许为允许压力降(帕)。
1)检验管道的实际压力降(泄漏量)的计算
①由于在气密性试验时大气的温度和大气压的变化使管内试验的介质(压缩空气)的压力发生变化,所以实际压力降应根据管内温度和大气压变化按下式进行修正:
式中△p实——修正后的实际压力降(帕);
p初——初泵时压力计的读数(帕);
p复——复泵时压力计的读数(帕);
H1——初泵时大气压计的读数(帕);
H2——复泵时大气压计的读数(帕);
t1——初泵时管内温度(1);
t2——复泵时管内温度(1)。
②现场施工人员自行检验时可以采用下式进行估算:
式中△p实——实际压力降(帕);
△p测——p初-p复(帕);
△t——初泵和复泵时的温度差(℃);
K——温度修正系数,中压管K取800,低压管K取400;
△h——初泵和复泵时的大气压力差(帕),△h值为正数时取负号,负数时取正号。
式中H1——初泵时大气压力计读数(帕);
H2——复泵时大气压力计读数(帕);
t1——初泵时的管内温度(℃);
t2——复泵时的管内温度(℃)。
2)允许压力降的计算由于各种管材实际存在着微小孔隙,加压后的管内气体会有微量渗透,因此气密性试验中允许一定范围的泄漏量,称之为允许压力降。允许压力降数值与被检验的管道口径、长度和检验时间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①中压燃气管道。同一口径管道允许压力降计算公式为
式中△p允——允许压力降(帕);
D——被检验管道内直径(米);
t——检验持续时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