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yangrenbiao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01日

为加强本项目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改善劳动条件,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目标

(一)因作业环境因素导致的职业病为零;

(二)职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100%;

(三)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覆盖率100%;

(四)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100%;

(五)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率100%;

(六)职业危害监测覆盖率100%;

(七)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八)工伤保险覆盖率100%。

二、组织机构

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本项目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项目副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区长及各劳务班组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各班组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管理部,XXX同志为项目部职业健康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协助领导小组做好项目职业健康日常管理工作。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一)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开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本项目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电焊烟尘及弧光、振动、高温等。

(三)开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及监测,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作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四)将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岗位及作业区域向作业人员进行告知,签订职业危害告知书,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五)现场各施工班组利用班前会、宣传板报或其他形式宣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六)利用4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采取发放宣传单、职业卫生咨询、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七)组织实施对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工进行职工卫生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在岗期间培训达到100%,各部门配合做好教育培训计划,监督劳务单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八)发放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器具,设置职业健康危害安全警示、防护设施;

(九)按规定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十)粉尘防治:人工挖孔桩、隧道施工、料场等应设置通风防尘设备、设施,备有充足的水源,及时洒水降尘,降低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十一)噪声防治:机械设备作业容易产生噪声,应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降低噪声污染,噪声强度符合国家标准,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十二)电焊烟尘及弧光防治:电焊作业应加强通风,佩戴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保证工作场所照明,加强监测,改进焊接技术;

(十三)振动防治:操作小型机械设备应控制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操作,尽量使用机械作业,配备防护用品,减少振动接触时间;

(十四)高温防治:夏季高温施工应加强通风,配备防暑物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作业;

四、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各种职业危害的性质不同,制定以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职业健康培训及宣传

1、在岗前安全知识培训时,必须把职业病防治知识及劳动卫生知识列入培训内容,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使其掌握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2、 培训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标准;

(2)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

(6)职业危害事故案例。

3、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等形式。

4、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5、利用公示栏、海报、横幅、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6、利用班前会对现场作业人员讲解职业危害,利用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二)劳保用品使用管理

1、项目部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劳保用品,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不得野蛮违章使用劳保用品,应做好清洗保养工作,保持其正常的使用状态。对损坏、无法使用和丢失劳保用品的必须立即更换或补领。

2、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确实起到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作用。

3、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必须依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对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不同的劳动保护用品。

4、劳动保护用品应按规定标准以实物形式发放给职工,不得以货币代物发放更不得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名义发放其他物资。

(三)职业健康体检

1、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定期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2、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还应及时告知职工本人。

3、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4、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由项目部按法规规定执行。

5、凡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1)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

(2)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

(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

(4)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5)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6、凡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孔桩工作:

(1)风湿病(反复活动性)。

(2)严重的皮肤病。

(3)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孔桩工作的其他疾病。

7、癫痫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严禁从事生产工作。

(四)粉尘防治

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2、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加强粉尘监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齐人员与设备,严格按规定设点、周期进行粉尘检测。采取措施,确保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3)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粉尘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4)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备有充足的水源,及时洒水降尘,降低粉尘浓度,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佩戴防尘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按规定对身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明火。

(五)噪声防治

1、健康危害:噪声损害人的听力,可造成人体听力损失。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耳鸣、惊慌、记忆减退,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也能导致心跳加速、血管痉挛、高血压、冠心病、食欲下降等。

2、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加强噪声监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齐人员与设备,严格按规定设点、周期进行噪声检测。采取措施,确保各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3)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噪声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4)选用低噪声设备,局部通风机选用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对个别消音效果不好的局部通风机增设一节消音器,来有效降噪声。采掘工作面、中央泵房、压风机房等噪声超过85dB的地点,工作人员必须佩戴耳塞,机房司机必须在有隔音的房间进行操作,机房司机工作地点的噪声不得超过85dB。

(5)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佩戴耳塞;使用隔声罩/屏/间来隔断。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声环境,按规定对身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六)电焊烟尘及弧光防治

1、健康危害:人们吸入这种烟尘以后可能引起头晕、头疼、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的可能导致烟气中毒或尘肺病;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眼睛产生急、慢性损伤,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晶体改变等症状,致使视力减退,重者可导致角膜结膜炎或白内障;对皮肤会产生急、慢性损伤,出现皮肤烧伤感、红肿、发痒、脱皮,形成皮肤红斑病,严重可诱发皮肤癌变。

2、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电焊烟尘及弧光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作业时加强现场通风,佩戴防尘面罩、眼镜或头盔,穿戴焊工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防护用品,保证工作场所照明,利用吸收材料减少弧光反射,加强作业环境监测,改进焊接技术,按规定对身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应急处理:

如发生不适或中毒现象,立即停止工作,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轻症无需特殊处理,重者可用丁卡因滴眼,牛奶滴眼效果明显,必要时及时送医院就医。

(七)振动防治

1、健康危害:对人体是全身性的影响,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可能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外周血管发生痉挛,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典型临床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WF)。

2、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振动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在可能的条件下使用机械作业,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减少接触振动时间,按规定对身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应急处理:脱离作业场所进行休息,必要时进行外科治疗,患者应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手部和全身保障,减少白指的发生。

(八)高温防治

1、健康危害:对人体温度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防治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

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告知有关高温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加强通风,个人防护,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休息时离开高温环境,配备防暑物品,按规定对身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包裹冰块置于头部或腋窝处,并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九)应急管理

1、对主要职业危害场所,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发生职业危害时,作业人员可正确处置职业病应急事故。

2、依据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对上述岗位职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工作培训。

3、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原则:先救人再救物。

(2)发生职业病事故时,项目部依据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对职业病事故进行救援。

(3)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部门有序保障应急救援工作。

(4)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救援人员要保证自身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下,去参与救援,严禁无防护措施参与救援。

4、职业病应急救援管理

(1)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项目部应及时上报安全部及项目部领导;

(2)安全部及时依据事故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3)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封存物料,并安排人员进行启动事故通风装置或排风系统,确保降低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

5、应急物资管理

(1)配备粉尘检测仪、呼救器等个体防护设施,以确保作业场所实时监测,并定期测试,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2)有粉尘报警装置、防护风机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或保养,可保障作业场所安全。

6、监督与处罚

(1)对随意动用应急物资的,进行处罚。

(2)安全部监督项目部对安全防护措施维护保养监督,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

(3)安全部依据职业防护标准,进行配发职业防护用品,个人未进行正确佩戴的,进行处罚。

(4)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未及时依据相关规定处置的,造成严重伤害的,上报公司对主要责任人进行处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