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检查要求 | 检查方法 | 检查情况 |
1 |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建立健全 | 查正式文件 | |
2 | 安全管理机构是否设置,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安全监管部门培训 | 查正式文件,查档案 | |
3 | 操作岗位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合格 | 查档案 | |
4 |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员工是否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 查档案 | |
5 | 特种设备是否经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查检测报告,查记录、查证件 | |
6 | 应急预案制定、备案、演练情况 | 查档案,查记录 | |
7 | 煤气生产及回收系统,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安装一氧化碳检测装置。 | 查检测报告 | |
8 | 是否具备《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规定的有效可靠的煤气隔断装置 | 查现场 | |
9 | 是否配备煤气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并配备煤气作业防护用品 | 查档案,查现场 | |
10 | 煤气作业场所是否设有逃生及救援通道 | 查现场 | |
11 | 是否制定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 查记录 | |
12 | 是否建立煤气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建立相关台账 | 查检查记录 | |
13 | 是否违反法规标准进行高温金属液体生产、调运及车辆运输 | 查运行记录 | |
14 | 铁罐耳轴磨损超过10%即报废;每年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 | 查检测报告 | |
15 | 铁水、钢水、液渣罐,是否与邻近设备、建筑物保持大于1.5m距离 | 查现场 | |
16 | 高炉煤粉制备系统,是否设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 | 查检测报告、查现场 | |
17 | 在铁口和渣口前作业时,是否点燃煤气,防止中毒 | 查记录 | |
18 | 起重机械是否标明起重吨位,缓冲和自动联锁装置 | 查检测报告 | |
19 | 起重机运行时,是否发出声响与灯光信号警示信号 | 查现场 | |
20 |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否采用保护接地或接零 | 查接地电阻检测报告 | |
21 | 是否安装避雷设施 | 查接地电阻检测报告 | |
22 | 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是否按照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 | 查电阻检测报告 | |
23 | 氧气、乙炔、煤气、燃油管道是否做好静电保护接地 | 查接地电阻检测报告 | |
24 | 各种蒸汽集汽包、压缩空气集气包、喷煤系统喷吹罐、汽化冷却汽包、罐等各种压力容器和氧气瓶,氮气瓶等工业气瓶以及各类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定期进行检测 | 查检测报告 | |
25 | 各类燃气管线,是否架空敷设,在车间入口设切断阀 | 查现场、查检查记录 | |
26 | 氧气、乙炔、煤气、燃油管道不许与动力电缆安装在同一支架上,是否做好静电保护接地 | 查现场 | |
27 | 煤气开、停炉及重大设备检修是否制定安全措施,确定煤气专业人员现场监护 | 查现场、查工作方案 | |
28 | 对电、煤气、蒸汽、氧气、氮气等要害部位动火时是否实施建立审批管理程序 | 查现场、查动火证 | |
29 | 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设备上,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查现场、查检查记录 | |
30 | 设备裸露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坑、沟、池、井、陡坡等部位是否设置安全盖板或护栏 | 查现场、查检查记录 | |
31 |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是否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 | 查检查记录、查现场、查证件 | |
32 | 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是否超过3m,焊机使用场所是否清洁,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 | 查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