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 频繁程度 |
10 6 3 2 1 0.1 |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 可 能 出 现 的 结 果 |
经济损失(万元) | 伤亡人数 |
100 | 200以上 | 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 |
40 | 100-200 | 死亡3-9人、重伤10-49人 |
15 | 50-100 | 死亡1-2人、重伤3-9人 |
7 | 10-10 | 一次重伤1-2人 |
3 | 1-10 | 多人轻伤 |
1 | 1以下 | 少量人员轻伤 |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
D值 | 危险程度 |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5.3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可以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根据相应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赋分标准等内容的表格。确定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或检查项目的各项赋分值、最终评定系统安全等级(标准)等内容的表格(清单),然后对项目进行总体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6.风险评价实施
评价组采取现场考察、座谈等方式,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价,编制评价报告。
7.风险控制的策划
7.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7.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7.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7.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7.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7.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7.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7.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7.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