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不同的安全整改方案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及经济成本效益的影响
采用量化风险评价所推荐的安全整改措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匹配成多种组合,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及安全投入或整改成本最小化的目的。因此量化风险评价采用的是经济成本效益分析,进行安全风险与成本的优化。比方说实施某个安全措施的成本为2万元,可为企业减少每年5×10-3的安全风险。如果企业的生产运作周期为25年,在企业生产周期里估计共可减少0.125个人员死亡。根据企业的业务量、经济能力、周围环境及安全管理理念等,假设企业愿意为避免导致一个人员死亡的事故发生投入成本100万元,那么企业从实施该安全措施获得的利益为12.5万元,即利益(12.5万元)多于安全措施安装成本(2 万元),企业理应采纳此安全措施。假设另一家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经济能力有限,其投入成本10万元,那么企业从实施该安全措施获得的利益为1.25万元,即利益(1.25万元)少于安全措施实施成本(2万元)。基于最低合理可行原则,企业有合理的理由不采纳此安全措施,并可以探讨其他合理可行又有成本效益的安全生产措施方案组合。由此可见,一个安全生产措施是否适合一家企业,跟企业本身的生产运作情况与能力有关,量化风险评价提供给企业一个可操作的决策工具,协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6.弥补现有国家标准规范的不足
国家标准规范和安全评价是国家明文规定任何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的事情,两者应用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和人员与财产的安全。可是规范与标准在项目设计阶段应用得较广,一旦投产后,因生产的需要用得上规范与标准的地方就不多了,再加上规范与标准的内容有时候相对滞后,并不是很齐全,这个空缺就应当由风险评价来填补。比如说国家规范要求某生产设施的安全间距为15 米,而量化风险评价根据实况计算10米的安全间距就足够了,基于国家规范所具有的强制性,最终设定的安全间距应为15米。另一种情况是量化风险评价根据实况鉴定安全间距应当为25米,那么基于保证安全生产的大前提,最终设定的安全间距应为25米,不再是国家规范所阐述的15米。由此可见,量化风险评价可以弥补现有国家规范与标准的不足或空白。
在国外,量化风险评价已经大量应用于土地规划、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安全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布置等,作为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 2 : 量化风险评价的“七个预”
图3 : 个人年度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