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煤矿系统的重大风险的控制
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是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
3.1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1)闭环控制原则。风险控制应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并控制输入等闭环控制过程。煤矿系统的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较弱。
2)动态控制原则。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变化,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控制原则。煤矿系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与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防排水系统、采煤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瓦斯防治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采取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不同控制措施,使得三者相互协调,实现系统的总控制。
4)多层次控制原则。多层次控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通常包括6个层次,以瓦斯防治系统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①根本的预防性控制。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② 补充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和相应的组织保障系统。 ③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建立矿井和采掘工作面的隔爆、抑爆系统。 ④维护性能的控制。对建立起来的保障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测和维护。 ⑤经常性控制。维持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防止各系统性能退化等。 ⑥紧急性控制。一旦前面5层控制失效,而采取紧急性控制措施,如应急救援行动等。
其他系统的控制是否采用6个层次以及采用哪几个层次,应根据系统本身的特点和管理方式确定。
3.2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和制度安排
根据煤矿各子系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方案。制定有效的管理程序和切合实际的符合法律法规的采掘技术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建立有效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3.3学习、培训与教育
应建立适宜不同层次的员工的学习激励机制和学习方式,促使员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技能和生产技能;注意识别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法、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最终达到企业内各层次的人员都能主动重视安全与健康工作。
3.4制定应急计划和演练
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是针对不同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应急计划。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进行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使相关人员熟练应急预案的程序。
3.5现场监察
监察应分为监督和检查两部分。监督可分为主动的监测和被动的检查。主动监测有:安全管理部门对各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所涉及的关键特性的检查;监控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对工作现场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现场工作条件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对环境和健康进行监控,以保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发现危险与有害因素的早期迹象。被动的检查包括:伤害及相关病例;事件(可能导致伤害、不健康和损失的情况);其它事件。
3.6个体防护措施及职业病普查
使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个体防护装备,避免和减少健康风险;对危险环境下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如尘肺病的早期迹象等。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采用有效、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尽可能消除危险与有害因素。
4结束语
煤矿系统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是防止灾变的基础工作。但在中介机构的安全评价和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漏项,对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不强的弱点。煤矿企业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处罚,轻学习等弱点。通过分析煤矿系统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提供了用标准对照法进行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的简单方法;提出了指导控制煤矿系统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