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论国内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8月25日

        3.2.4整改落实制度化,对查出安全隐患必须强制整改。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落实、谁负责、谁整改”的“五谁”要求,一查到底,达到隐患消除、制度落实的目的。
        3.3建立合适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培训,最终还是对人的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的多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安全教育培训必须包括人的思想意识培训,安全技术培训。同时安全培训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接受培训教育的对象不同,其内容的层次和应急方案应有所不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否则,不仅起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受培训者产生逆反心理。
        3.4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5]。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明确企业主要责任人以及各职能部门和安全及安全相关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担负的安全责任制度。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责任制度建立和落实是第一位的。如果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认认真真落实各自的责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网络,那么事故概率就会降低。要确保责任落实,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4.1分清责任。按责任形式分为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按责任行为可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责任不清,谁都有责任,其实谁都无责任。这是安全管理中最可怕的事情,也是安全工作的大敌。因此,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是:首先要分清责任,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职责,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3.4.2分解责任。可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并用规章制度加以明确、规范,形成层层抓、层层管的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真正对安全生产起到防患与未然的作用,要进行责任评价和问责制,以确保安全责任制度落实。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要按照责任分担,安全共管的原则,逐步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制化,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实施法律监督和行政处罚,从而来达到横管到边、纵管到底,全面覆盖的管理效果。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到生产车间和班组,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防止事故的萌芽发生。
        3.5严格执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企业内部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特殊工种的上岗制度,因为这些从业人员作业接触不安全因素较多,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人员伤亡面较大,财产损失严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进行安全教育,使事事议安全,处处讲安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6实施安全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3.7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5个方面。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1]。
        简单地说,该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以安全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等。因此,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8培养企业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指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设施、安全监督以及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培养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因此,培养企业安全文化、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1]
        3.8.1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完成的。正确的、先进的思想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而消极的、落后的思想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如此,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安全是“天字号”工程,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条“总线”。这条“总线”是否牢固关键取决于员工安全意识。
        3.8.2培养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应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企业荣,员工荣,企业耻,员工耻”,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唇齿相依、息息相连。当一幕幕悲剧发生时,我们感到心灵的震撼和自责,更感到安全责任的重大,从而尽职尽责、勤奋的工作,拖起生命之重、拖起企业安全发展之重。
        必须培养员工的核心安全价值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使每一位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主动避免不安全行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安全稳定。因此,要把“企业荣我荣,企业耻我耻”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来教育员工,使之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促进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5]。
        3.8.3培养企业安全文化,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求企业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让员工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和企业、员工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使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手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管理目标。因此,应当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进行规划;把员工自学和企业培训相结合;把学历教育提高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并定期组织考核,使员工产生压力,将学习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上岗聘用的重要条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促进企业进步和发展。
        结语
        关心和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权利,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没有安全的保障,便没有职工的高度积极性,就没有安全生产的高效益。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新华.贯彻HSE体系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发表于《中国科技纵览》2010年第21期
        [2]李唐山、郑军.煤矿企业安全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表于《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第6期
        [3]孔振平:浅谈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发表于《犯罪研究》2005年第6期
        [4]陈思慧.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发表于《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第10期
        [5]刘明.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调查及解决办法探讨,发表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