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安全教育的特点
1)易理解性
安全教育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反典型教育,都要求人们容易理解。安全培训人员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使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针对性
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教育,重点检查,重点整顿。如果每次教育不分主次,不宜激起人们的能动性,容易形成耳边风。要特别注意那些特殊工种、危险性作业的人员教育,抓住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使人们加深记忆,自觉遵守有关规定。
3)阶段性
强化安全教育,还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进行。一般情况下,防台、防洪、防暑降温、防冻防滑到来之前开展突击性的安全宣传检查,落实安全措施,使人们适应新环境。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环境因素,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都应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如果每次进行阶段性教育,内容、形式都是老一套,人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感觉无所谓。
4)全员性
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因此,从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到一般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人,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5)长期性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这个长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每个工作的全过程;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每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施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3、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
安全教育不是形式上的东西,如果只是机械地进行,是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安全教育要有具体内容,要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必须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和规范教育与自由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1)集中教育
集中教育可采取报告会、课堂式、讨论式、提问式的教育。在实施中采取哪种教育形式,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1)安全经验报告会
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它还有较强的鼓舞性和模仿性,是对人们进行普遍安全教育的好形式。但要注意选择的典型,要与受教育者的情况基本相似。
(2)课堂式教育
集中一段时间,系统传授法规及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特殊工种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采用这种教育形式的关键是针对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容易理解,容易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由于这种教育形式具有单向性,会使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3)讨论式教育
这是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消化、巩固知识的过程,具有灵活巩固知识的特点,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4)提问式教育
安全教育可采用对话式形式来进行。往往一个人提出问题,一个人或几个人回答,这种边宣传、边提问的方法,能使教育者了解对方理解的程度,激起对方的思维,学者能把自己平时遇到的难题提出来,从别人的解答中受到启发。
提问式教育能迫使对方集中注意力,因为提出问题者占主动地位,回答者处于被动地位,怕答不上问题丢面子,只好集中精力听讲。但是提问应该明确、具体,如果提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答者一时反映不上来,在熟悉人的面前就会产生紧张心理,难于回答问题。
2)个别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师傅对徒弟、安全监督人员对事故肇事者和严重违章者通过个别教育,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安全自觉性。安全监督人员在现场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现场能获得直观感觉,印象最深。特别是在现场纠正职工或民工错误的操作方法和违章行为,能立即见效。例如安全员在现场发现施工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通过个别教育能迅速纠正戴好安全帽。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如果对方没有一定的安全态度,管理人员离开后,仍会出现违章行为。
实施个别教育,要结合人们的个性特点,找准突破点,耐心疏导。这要求安全监督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并自阿实践中,不断摸索育人的技巧。
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四个必须
1)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头"抓起
开展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层的安全素质。领导者用自己对安全生产承诺的使命,确保安全信念和行为方式,把自己"安全第一"的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个职工的心里。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抓严
(1)必须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教育培训组织和经费,建立完善教育培训管理网络。
(2)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规定的关于培训对象、学时、内容等要求。
(3)严肃处理每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人员,决不姑息迁就。
(4)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安全培训合格、未办理施工上岗证的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3)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抓细
(1)必须对各层次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
(2)阶段性组织企业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建设及修订活动。
(3)必须动用各种宣传媒介,安全报告会、事故分析会、安全审查会、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奖惩会、安全月、安全周等活动,座谈、讨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4)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抓实
安全培训工作必须将现有的安全管理内容、方法、观念、制度放在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角度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岗位和不同工种人员进行因材施教。
四、综述
总之,要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教育的经常化、普遍化和规范化。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参考文献
1、徐 江 《安全管理学》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刘少玲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3、邹德远 《职工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知识读本》 青岛出版社
4、《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培训教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