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保持烙铁头的清洁
因为焊锡时烙铁头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又接触焊剂等受热分解的物质,其表面很容易氧化而形成一层黑色杂质,这些杂质几乎形成隔热层,是烙铁头失去加热作用,因此要保持烙铁头的清洁。
5.焊件要牢固
在焊锡凝固前不要使焊件移动或震动,特别是用镊子夹住焊件时一定要等到焊锡凝固再移去镊子。这是因为焊锡凝固过程是结晶过程,根据结晶理论,在结晶期间移动会改变结晶条件,导致晶体粗大,造成冷焊。因此焊件要牢固。
2.3锡焊要点
以下几个要点是由锡焊机理引出并被实际经验证明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掌握好加热时间
锡焊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速度,例如烙铁头形状不良,用小烙铁焊大焊件时我们不得不延长时间以满足锡料温度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延长加热时间对电子产品装配都是有害的,这是因为:
(1)焊点的结合层由于长时间加热而超过合适的厚度引起焊点性能劣化。
(2)印制板,塑料等材料受热过多会变形变质。
(3)元器件受热后性能变化甚至失效。
(4)焊点表面由于焊剂挥发,失去保护而氧化。
结论:在保证焊料润湿焊件的前提下时间越短越好。
二、保持合适的温度
如果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而采用高温烙铁焊小焊点,则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焊锡丝中的焊剂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被焊面上漫流而过早挥发失效;焊料熔化速度过快影响焊剂
作用的发挥;由于温度过高虽加热时间短也造成过热现象。
结论:保持熔铁头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一般经验是烙铁头温度比焊料熔化温度高50℃较为适宜。
理想的状态是较低的温度下缩短加热时间,尽管这是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手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三、用烙铁头对焊点施力是有害的
烙铁头把热量传给焊点主要靠增加接触面积,用烙铁对焊点加力对加热是徒劳的。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被焊件的损伤,例如电位器、开关、接插件的焊接点往往都是固定在塑料构件上,加力的结果容易造成元件失效。
2.4焊接电路板练习操作经验总结
焊接训练时,首先加热电烙铁,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焊接电阻。在焊接时特别要注意锡不能太多,否则易发生短路。焊接完后再利用万用表进行检测。怎样使用电烙铁 电烙铁是电子爱好者进行业余制作和维修的主要工具之一。它主要由铜制烙铁头和用电热丝绕城的烙铁芯两部分组成。烙铁芯直接接220V市电,用于加热烙铁头,烙铁头则沾上溶化的焊锡焊接电路板上的元件。 从构造上分,电烙铁有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内热式电烙铁的烙铁芯安装在烙铁头的内部,因此体积小,热效率高,通电几十秒内即可化锡焊接。外热式电烙铁的烙铁头安装在烙铁芯内,因此体积比较大,热效率低通电以后烙铁头化锡时间长达几分钟。 电烙铁初次使用时,首先应给电烙铁头挂锡,以便今后使用沾锡焊接。挂锡的方法很简单,通电之前,先用砂纸或小刀将烙铁头端面清理干净,通电以后,待烙铁头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时,将焊锡放在烙铁头上溶化,使烙铁头端面挂上一层锡。挂锡后的烙铁头,随时都可以用来焊接。 用电烙铁焊接时,除了必须有焊锡条做焊料、直接用于焊接之外,还应该备有助焊剂。助焊剂顾名思义就是有助于焊接的,它可以清洁焊接物表面和清除溶锡中的杂质,提高焊接质量。常用的助焊剂有松香和焊锡膏(俗称焊油),其中松香时一种腐蚀性很小的天然树脂。焊锡条(又称焊锡丝)里就带有松香,故俗称松香芯焊锡条。焊锡膏也是一种很好的助焊剂,但是其腐蚀性比较强,本身又不是绝缘体,故不宜用于元件的焊接,大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金属构件的焊接,使用量也不宜过多,焊接完成以后应使用酒精棉球将焊接部位擦干净,防止残留的焊锡膏腐蚀焊点和焊接件,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另外,使用电烙铁是属于强电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任何电烙铁都必须又三个接线端,其中两个与烙铁芯相接,用于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个与烙铁外壳相连是接地保护端子,用以连接地线,为了安全起见,使用前最好用万用表鉴别一下烙铁芯是否断线或者混线。一般20~30W的电烙铁的烙铁芯电阻为:1500~2500欧姆。 焊接是每个电子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要下些功夫,好好练习
3可调稳压电源设计制作
3.2.原理图
见附录图1
3.2.PCB图
见附录图2
3.2仿真图
见附录图3
3.4材料清单
见附录图4
3.5.做板时注意的问题
3.5.1.连接电路时,要区分某些元件的正负极
做板时,在焊接各器件时要区分某些元件的正负极和三极管的触发极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电路修改。
3.5.2.测量输出电压时要把插座帽盖好
当电路连接好后,需要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出电压,在测量输出电压之前,要把输出电压的插座帽盖好。因为我们所做的电路板插座正负极挨得很近,测量时如果不盖帽的话,一不注意就会万用表的正负极相接,就会造成短路,把三极管烧坏,是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测量输出时要把电源输出插座帽盖好,以防造成短路,烧毁三极管。
3.5.3.当输出电源上升到一定数时,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不变。
用万用表可以测出输出电压,说明电路导通,而输出电压示数不变,则说明正负极的电位差值小,从而表明输出电阻所承担的电压小,电压与电流,电阻是有关系的。而电路图中含有稳流管,所以说明只与电阻有关。电压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所以若使电压增大,则只需将与输出有关的电阻变大即可。例:J1输出的电压增加到5.0V不再增加,而要求的输出电压为5.5V,输出有示数,且其它部分一切正常,则只需换一下与J1相关的电阻R1即可,所换的电阻大小可根据电路而定。
4收音机组装调试
4.1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本机电路图如图所示。由B1及C1-A组成的天线调谐回路感应出广播电台的调幅信号,选出我们所需的电台信号f1进入V1基极,本振信号调谐在高出f1一个中频(465KHz)的f2进入V1发射极,由V1三极管进行变频(或称混频),在V1集电极回路通过B3选取出f2与f1的差频(465KHz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V2和V3二级中频放大,进入V4检波管,检出音频信号经V5低频放大和由V6、V7组成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图中D1、D2组成1.3V±0.1V稳压,提供变频、一中放、二中放、低放的基极电压,稳定各级工作电流,保证整机灵敏度。V4发射结结用作检波。R1、R4、R6、R10分别为V1、V2、V3、V5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11为V6、V7功放级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8为中放的AGC电阻,B3、B4、B5为中周(内置谐振电容),既是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又是中频选频器,该机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靠中频放大器保证。B6、B7为音频变压器,起交流负载及阻抗匹配的作用。本机由3V直流电压供电。为了提高功放的输出功率,因此,3V直流电压经滤波电容C15去耦滤波后,直接给低频功率放大器供电。而前面各级电路是用3V直流电压经过由R12、VD1、VD2组成的简单稳压电路稳压后(稳定电压约为1.4V)供电。目的是用来提高各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为各级Ic工作电流测试点)。
电路图见附录图5
4.1.1中频放大
中放级的好坏对收音机灵敏度、选择性等等有决定性影响。中放级工作频率是465KHZ用并联的LC 谐振回路作负载,因此只有在信号频率为465KHZ时并联谐振回路电压最大,因此提高了整机选择性。本机采用一级中放(常用的为二级中放)单调谐中频放大器,选择性及灵敏度不一定十分理想,但回路损耗小,调整方便,因此袖珍机广泛采用此线路。
4.1.2检波级
中频信号仍旧是调幅信号,经过检波级,由二极管或三极管检波,从调幅波中取出音频信号。本机选用的是三极管利用其中一个PN结在非线性工作状态下起大信号检波作用,同时此管还进行来复低频电流放大。
4.1.3低放和功率放大
检波后的音频信号送到低放级进行音频放大,然后通过输入变压器送到推挽功率放大级进行功率放大,输出信号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用推挽功放电路的管子工作在乙类状态。在无信号时截止,有信号时二管轮流工作,因此效率高,但乙类工作在小信号,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产生失真。因此本机线路在无信号时基级也有一定的偏压 ,使之工作在甲乙类状态,这样效率高,输出功率大,而且省电。要求二只管子参数一致。凡一有一只管损坏,必须配对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