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9]。
常用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对应的评价等级;二是评分法,对各评语等级赋值,经过模糊合成使得模糊向量单值化。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丢失很多信息,存在着使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性;二是计算评分值时,与评价集相对应的分数的选取不尽合理。
本文根据模糊集合论,应用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来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及安全等级可能性的计算公式见文献[9]。
2 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实例
为了对某城市煤气公司的输配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我们对该煤气公司进行了调查和了解,获得了很多关于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数据资料。
根据表1所列出的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由10名燃气专家组成评价组,专家们结合企业平时安全检查的情况进行评分,经统计计算,得到燃气输配设备安全性、安全管理、环境影响3个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56、0.32、0.12。具体的评价过程如下:
①因素集
基于安全原理的观点[7],确定被评价对象——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有3个评价指标:输配设施及管网的固有安全性能、综合安全管理因素、环境影响因素。由这3个评价指标构成评价因素集U,则
U={u1,u2,u3}
式中 u1——输配设施及管网的固有安全性能
u2——综合安全管理因素
u3——环境影响因素
②评价集
以安全、较安全、安全性一般、较危险、危险5个安全评价等级作为评价集,即:
V={v1,v2,v3,v4,v5}=
{安全,较安全,安全性一般,较危险,危险}
③模糊关系矩阵
通过专家评分法,给出每个因素相对于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得到相应的单因素模糊评价集。以各单因素评价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该城市燃气输配系统评价因素的模糊关系矩阵:
④模糊评价权重
依据对专家评分的统计计算,可以得出影响燃气输配系统安全性的3个因素的模糊权重向量:
A=(a1,a2,a3)=(0.56,0.32,0.12)
⑤模糊综合评价
采用M(°,⊕)复合运算模型,得到输配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为:
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中,第2和第3等级的隶属度值相差较小,趋于均化。若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对应的评价等级,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而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是确定评价结果趋于均化的安全等级的好方法。
对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曰,设与其对应的安全等级取值论域为:
根据文献[9]的公式计算出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为[2.22,2.96],其平均值为2.59。
这说明该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性介于“较安全”和“安全性一般”之间,且偏于“安全性一般”。根据文献[9]的公式可计算出“较安全”等级的可能性为27%,“安全性一般”等级的可能性为73%。
3 结语
模糊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模糊现象的学科,其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直观性和方便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城市燃气企业的评价是可行的,但评价的困难之处在于各因素的权重和评价矩阵的确定。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尽可能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且要求每项因素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最大隶属度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而利用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的计算公式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a.如果评价因素考虑得不够充分,有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区分度;b.因素的权重不是在评价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人为确定权重具有较大灵活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因素本身对被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但人的主观性较大,与客观实际可能有偏差。
参考文献:
[1]陈秋雄,周卫,杨印臣.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评估中的腐蚀评价[J].煤气与热力,2004,24(8):423—426.
[2]周伟国,张军,严铭卿.住宅燃气系统的安全性评估[J].煤气与热力,2005,25(7):1—3.
[3]毕彦勋,卢桂菊.燃气输配系统用户供气可靠性失效树(FTA)分析法评价[J].煤气与热力,1987,7(5):27—35.
[4]何淑静,周伟国,严铭卿,等.燃气输配管网可靠性的故障树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3,23(8):459—461.
[5]孙安娜,安跃红,段常贵,等.地下燃气管道第三方影响事故树模型[J].煤气与热力,2005,25(1):1—5.
[6]白晓虹.煤气管网安全性评价[J].煤气与热力,1997,17(5):19—21.
[7]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8]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9]许开立,陈宝智,陈全.安全等级特征量及其计算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