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应急救援
1.事故危害初评
抢险救援组和技术专家组要对事故范围、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初始评估,为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第一手资料。
2.划定警戒区域
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气温)等因素,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工作区内,同时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将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分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3部分。
对于抢险救援来说,重要的是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爆炸危险区以内要禁绝一切火源,防止气体爆燃。除配备防护装备的抢险人员外,其他抢险人员应该被布置在伤害区以外。在实际抢险中,一般是划定一个包含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并考虑了安全系数的警戒区。可运用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在泄漏现场周围各个方向测试气体浓度,浓度大于2%的范围以内为警戒区。因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布置在贴近地表处。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整。
警戒区内要杜绝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2~0.3mJ,普通火场中常用的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宣传设备,手电筒照探灯等照明设备,消防车、扳手等抢险设备都是潜在的火源,这些设备均不能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使用的工具必须是无火花工具,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可在普通的铁质工具表面涂上石蜡,防止产生火花,水带接口等外露金属部分绑上胶带,避免水带拖动时与水泥地面或其他金属碰撞产生火花。抢险作业时金属之间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火花,应用水枪对准发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产生。
3.紧急疏散和救助人员
在液化石油气罐体泄漏情况非常严重,短时排险又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应立即划分事发周边居民和群众的疏散区域,下达人员疏散指令,组织人员疏散和清场检查,并做好疏散过程中的医疗、卫生保障和救助工作。疏散时向上风向,迎风疏散转移,并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4.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置和进攻方向
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有一定的规律。液化石油气液体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外围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如果爆炸危险区域或高浓度区出现火星,则爆炸危险区的气体发生爆炸,高浓度区的气体快速燃烧消耗。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的气体温度飙升,体积瞬间膨胀,危害范围比原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还大,人员在此区域内将受到伤害;伤害区以外为安全区。气体的扩散受泄漏量的影响,泄漏量大则扩散范围大。
气体的扩散还会受到风和地势的影响。泄漏事故发生的现场如果有风或地势不平,气体向下风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方向,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高浓度区、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
消防车应停靠在泄漏点的上风、侧风、地势较高、距离泄漏点较远的地方。车头向外,以便风向变化时迅速调整消防车停靠点。消防车的发动机皮带在高速转动时会产生上千伏的静电电压,其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液化气。汽车的众多电气设备都不是防爆电器,因此,必须将消防车停靠在爆炸危险区之外。
抢险救援应当选择从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接近泄漏点。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小,而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大,因而,从上风方向和地势高的地方更容易接近泄漏点进行侦察和堵漏。
5.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证可靠的供水对堵漏成功十分关键,驱散液化石油气和对堵漏人员进行防护都需要大量冲水,供水一旦中断,堵漏抢险人员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一辆10t液化石油气罐车抢险要耗水近千吨,因此,要注意与供水部门联络,必要时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抢险现场区域消防水管线进行增压,保证供水充足。
6.堵漏时的安全防护
堵漏人员要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器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要有消防水幕作掩护。当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散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罐体)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发生抖动,罐体颜色改变,未损坏的安全阀发出声响时,预示着罐体即将爆炸。此时应立即停止堵漏作业,所有抢险人员都撤离到安全位置;要重新划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理,直到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使用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驾驶、押运人员要各司其责,严格履行工作职能,严格执行工作程序,确保工作质量,尽量减少罐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