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与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3月06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企业的工作方针,为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各个电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那么怎样才能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落到实处,在生产现场大力开展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活动,强化“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意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呢?笔者认为,做好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是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和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观。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

  1、树立零事故的思想理念:电力行业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任何一个电力职工都是不愿意在生产工作中受到人身伤害或发生电网和设备事故的,如果把职工的这种愿望作为一种企业财富,结成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共同愿意,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再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准则,这样,任何事故就做到有效预防和有效控制,零事故就能实现。

  2、加强对危险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防:要实现零事故原则,必须把岗位主体与客体的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班组安全生产现场来说,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在带电设备与停电设备之间、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生产现场、登高作业攀登处等必须悬挂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监护,要从整治思想上的危险点人手,克服思想上麻痹和行动上习惯性违章行为,同时做到五到位,即安全思想教育到位、岗位“安全职责”履行到位、实施措施到位、具体行动到位、事前预防到位。要在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的能力,达到安全隐患大家清楚,事故预想人人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每次现场工作都能安全无事故。再从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主体—生产一线的员工人手,采取发动群众,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专业把关的原则进行。

  3、组织调动职工人人参与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单纯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全员参加即大家共同参与,站在安全生产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以零事故为目标,主动查找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班组每个员工对承担的作业项目,生产场地作业的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对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故的突发性、隐蔽性和多维性,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系统性、动态性、群众性,只要班组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班组全员行动起来,每一个工作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的防护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监督工作,在生产现场广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生产达到安全、稳定、长效、无优。

  4、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教育职工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这样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应该再提高一个层次,使之达到“我会安全”的程度。一个员工连自己都不会保护,怎么会保护好他人呢。安全教育逐步从“要我安全”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主动式教育,只有“我会安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基础,职工的生命安全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好“我会安全”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公司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杜绝人身伤害和人为事故的重要一环。

  二、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生产现场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从心理学讲,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从可能发生的后果去提醒人们注意。因为 “讲危险”比 “拼安全”更直观具体,更有针对性、直观性,更易被职工接受,更易引起职工的注意,从而更能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分危险点分析和工前五分钟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是重点落实预防措施。电力系统现行“安全票”、“操作票”管理制度,又是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班组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的内容:通过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应明确几个问题: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隐患、填写“安全票”、“操作票”等;危险点控制措施落实。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程序:危险点预防分析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即发现问题、研究重点、提出措施、制定对策、监督落实。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