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用安全文化长效机制保企业长久活力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30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滞留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上,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已成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共同需求,迫切需要能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长效安全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伤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被纳入法制轨道。作为企业,必须无条件满足并遵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员工行为的随意性、盲目性与其对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要逐步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色安全文化,并依此指导、规范和巩固员工的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安全问题,但可以解决企业的长效安全的问题。一种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原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定式,消除员工思想隐患,从而对安全管理系统产生协调、导向和凝聚的作用,没有安全文化体系支撑的安全管理,企业就不可能的长效安全。

  安全监督机制初步确立,法律法规完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规章制度较完备,为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提供了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在石油系统实施安全监督、安全管理两条线,建立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异体监督,在关键生产装置、重要施工场所设立派驻监督,并赋予其安全监督与执法的权力和职能,将使业主、承包商与安全监督三者将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风险意识在相当一部分操作人员甚至一些管理及监督人员身上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形成的“遇到问题再寻找解决办法”的传统的习惯,在我们的企业以至整个社会根深蒂固,一时无法转过这个弯,阻碍了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

  安全文化应向系统性方向发展。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文化氛围,涉及安全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多,但系统性差,导致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员工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安全监督与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监管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安全文化传播的纽带,充分发挥好其现场职能,对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安全监督及管理人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两忌”重点解决监管职责不清的问题。一忌监督人员以监代管:根据监督职责,安全监督人员查出现场不符合项时,不应安排由谁去整改。监督人员只负责对作业过程的监督,将查出的不符合项交由被监督单位管理人员确认,由管理人员安排整改,监督人员对整改结果按标准进行检测评估。二忌监督人员及管理以监代办、以管代办:监督人员查出现场不符合项时,自己不应动手去整改,而应及时通知管理者,由管理者安排相关人员去整改。

  “三种观念”:重点解决员工对安全工作的价值观问题。树立安全生命观念,且将此观念植入每个职工思想。树立安全效益观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计算出某一不符合项可能导致事故的概率,计算出安全投入与产出比,分析安全投入的回收周期,确保安全投入和投入的经济性、有效性。树立安全教育观念。除理论教育和会议教育外,安全教育应特别注重现场教育。查出违章时,现场就地组织员工讲解违章的危害,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