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事故易出”。这句流传在企业安全监管人员中的一句话,说明了各类事故发生都是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企业“盲点”时段正是事故易发期和安全生产的严峻考验期,抓好特殊时间段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笔者以为,在岁末年初这个特殊时期,企业要保持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忙而不乱、强化执行、有序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盲点”时段不安全因素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进入冬季,防冻凝、防滑、防火、交通等工作都很容易出现问题,客观上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和难度。
二是突击赶产。很多企业都想在年底给全年生产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且又都想在每年年初实现“开门红”,为全年打下基础。填补“缺口,突击赶产,在这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为了赶速度、追效益,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安全管理,致使检查维护维修时间减少,生产运行凑合,使安全风险越发加大。
三是麻痹松动。年终岁尾,企业的检查评比已告一段落,有些安全生产形势好的单位,往往会出现“大功告成,该松口气歇歇劲”的思想苗头。临近“两节”,有的职工在岗位上心不在焉,盘算着如何购置年货、走亲访友等,在岗位上安全操作容易分心。殊不知,安全管理的懈怠、麻痹思想的滋生,会直接导致工作松散、纪律松弛,使“三违”现象抬头,各类事故便会乘虚而入。
四是精力分散。企业在年关各种会议、各类检查检增多、领导的多种应酬也多都程度不同地分散了对安全管理的注意力。还有浓浓的节日气氛,极易带来生产操作精力的不集中,忽视安全防范,放松安全警惕
企业岁末年初特殊时段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道道盲坎”,考验着我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要切实抓好特殊时间段的安全工作,在全面启动特殊时间段安全预案的同时,各级干部要做到超前防范,以尽早排除各种影响安全生产的杂念和行为,高度坚守安全责任,做到工作到岗、到位、尽责,加强安检,紧盯现场,及时化解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要教育员工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紧绷安全生产弦,避免年底松劲的思想,把安全“印”在心中,把分内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企业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要“真叫真、不糊弄、铁制度、硬执行”,坚决做到不让效益“抢”走安全。基于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特别是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的企业更要立足对隐患深查、细查,对重点部位、做好危险源监控工作,对存在不安全的薄弱环节进行彻底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遏制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