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基层参加车间的安全生产分析会,会上,经常听到有的工班长发言,我们班存在的问题老是那么几个惯性问题,什么试风不走动,钻车不到位、信号传对不规范等等,至于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解决的如何呢,没有下文了,结果这些“惯性”问题,周而复始,总是念叨在基层管理者的嘴上,没有得到解决。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成为“惯性”问题呢?原因是有的基层管理者不作为,在管理中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往往以最低标准为标准,不求做得好,只求过得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是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而是抱着应付的态度。
对于班组存在的违章违纪现象,哪些问题比较突出,他心中有数,就是不肯硬起手腕抓管理。一是怕得罪人,好人主义思想作怪,工友们平时在一起共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管严了,考核重了,怕伤感情,对于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其二是有畏难情绪,要遏制班组中存在的惯性违章,必须出点子,想办法,下力气,要自己以身作则,沉下身来,盯控现场,严格管理,自己不愿意吃那份苦,费那份劲。三是不愿当“出头鸟”,管理者之间互相攀比,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不出那个头,缺乏有名次争名次,无名次创一流的竞争意识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一些违章成为了“惯性”违章。一些职工也知道自己作业简化了,违章了,但是,有的基层管理者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动真格的,于是慢慢地你松一尺,他松一丈,干惯了。
要想让“惯性”违章不“惯性”,必须真抓实管,分析原因,制定切实有效地整改措施,并且坚持不懈地付诸实施,要有不见成效不罢休的精神,循序渐进,一月解决一个问题,逐步推进,慢慢地这些“惯性”违章,就会逐步得到解决。基层管理者还要有“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的精神,严格管理就是真正地人文关怀,就是真正的大爱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