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剖析“以人为本” 落实“安全生产月”主题

作者:亦涵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31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国安全管理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源自于孟子的“国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它的提出深蕴着儒家思想的内涵,睹字思义,充满了仁爱。但是,从表面理解,“以人为本”又极易产生忽视自然、超越自然、不科学驾驭自然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以我为中心”的歧义。那么,究竟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才是科学发展观真正的核心要求,才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真实理念表达,才能正确指导今年安全生产月“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主题呢?
      “百度百科”中这样阐述: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一切也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基于这个理论,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以人为本”。
      首先,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必须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一切工作出发点是造福人、保护人、利于人、不伤人。根据这一原则,在进行每一件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件事是否是正确的,对周围人和工作者是否有伤害,都存在哪些伤害可能,怎样去避免?这就是我们平时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说的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危险源分析和安全防护等工作。
      切入到施工领域,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使工程尽量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对周围人居的不安全因素,对与此相紧密的其他结构的不安全因素,更重要的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主体——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做环境评估工作,以把因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们需要对施工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以确定安全防护的工作内容,把各种对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掌控到位,确保危害降到最低。所以,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就必须高度负责地对待危险源分析评估工作,科学全面地把安全防护落实在实际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指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更是落实安全措施的主体。如何发挥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对安全工作的成效举足轻重,参与工程的各类管理施工人员,身临工程的各个岗位,特别是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熟悉自己所在现场的每一件结构物,了解自己使用过的每一件工具,熟练所做工作的每一道流程,他们对现场更易直接掌控,能够实地感知现场的险恶,把握生产环境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果调动他们特别是每支作业队领头人的安全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所施工内容的危险源能够科学分析认识,进行自我管控,是提高安全绩效的关键。在进行安全层层交底的级次上,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的交底更全面、更权威、更专业、更具体、更有效果。对具体劳动的操作工人来说,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更多的表现在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
      警惕,学习安全技能,使自己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第三,“以人为本”指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是保证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思想决定行动”,被安全理念武装的施工人员才会在实际操作中谨小慎微,精细认真,由于“害怕”,他们会步步为营、注重配合。注意安全的意识促使他们严格劳动保护纪律,严肃技术操作要领和安全生产规范,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意识形态支撑。
      员工在过程中出于保护自己而造成瞻前顾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恰恰又是施工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生产,这就需要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生产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能力、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分析能力、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能力、各种施工工序衔接的协调能力、施工环境三维空间风险控制能力、复杂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生产体系有效性、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文化宣传,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各种能力,努力在责任心支配下,开展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今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只有正确理解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才能使各级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清责任之重、责任所在、责任所系,才能在行动上积极落实、落实到位、执行给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