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双重预防体系试卷及答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12月28日

28.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包括(  )。

A.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B.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C.分析造成的后果    D.识别现有控制措施,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

29.企业应根据以下(  )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

A.LS  B.LEC   C.MES  D.RR

30.按风险矩阵法(LS)安全风险等级判定,R值为11分,则该危险源(  )。

A.为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B.需立即停车处理    C.二年内治理    D.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三、判断题(90题)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 )

2.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

3.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 )

4.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 √ )

5.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 )

6.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 √ )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 )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 )

9.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 × )

10.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 ×)

11.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 )

12.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 )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 )

14.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 )

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 )

1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 )

17.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 )

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 )

1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 )

20.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 )

21.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 √ )

22.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 × )

2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 )

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 )

25.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 √ )

26.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 )

27.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 )

28.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 √ )

29.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 )

30.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 )

31.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 )

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 )

33.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 )

34.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 )

35.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 )

36.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 )

3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 )

38.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 )

39.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 )

40.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 √ )

4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 )

42.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 )

43.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 × )

44.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 × )

4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 )

4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 )

4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 )

48.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 )

49.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 )

50.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 )

51.按照LS法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R值为15分,应判定为高度危险。( √ )

52.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 √ )

53.设备设施清单可以不包括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 × )

54.DCS系统异常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 )

55.企业应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 )

56.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 √ )

57.对评估出的1级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 )

58.对评估出的3级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 )

59.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 )

60.安全检查表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 )

61.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 )

62.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风险管控信息,保留培训记录。( √ )

63.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管理层在组织生产时会发出一些指令,偶尔有些指令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进入容器时指示不需要办理作业票证,那么这种指令就是危险源的一种,或者也称为危害因素。( √ )

64.工作中的巡检、投料、开关阀门等作业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开车、游泳、开会、旅游等行为都是危险源。( √ )

65.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或三氯化磷的运输过程等是风险点。( √ )

66.在罐区、车间等场所进行的检维修作业,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只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即可。( × )

67.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

68.判定为E级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 )

69.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化、气体净化、转化、合成等生产装置及储存液化气、液氨、等压力容器均为风险点。( √ )

70.化工企业的、可燃液体储罐动火、进入液氨储罐检查、合成氨装置开停车等为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但自动化操作(DCS)不作为独立风险点。( √ )

71.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 )

72.设备设施清单应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 √ )

73.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有风险分析小组填写,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 )

74.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包括“建议改进措施”。( √ )

75.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此种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评定为3级。( × )

76.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 )

77.消防及应急设施问题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 )

78.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属于基础管理类隐患。( × )

79.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 )

80.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 )

81.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设施未正常使用属于重大隐患。( √ )

82.酸碱腐蚀是GB6441认定的事故后果。( √ )

83.按照GB6441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掩埋、压盖等。( × )

84.短时间内少量接触氯气可采用褐色滤毒罐进行防护。( × )

85.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 )

86.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方法进行辨识。( √ )

87.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危险源辨识。( × )

88.受限空间最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为中毒和窒息。( √ )

89.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危险源辨识。( √ )

90.个体防护措施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 )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