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体系认证制度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07日

   一、三项体系认证制度的产生背景
   
    (一)客观必要性
   
    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WTO规则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加入到WTO这个世界经贸大家庭中。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质量、环境、劳工安全等各种非关壁贸易壁垒相继出现。为了规范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这些壁垒的全球统一的认证制度相继出现。这些认证制度通过全球统一的标准构筑各个企业共同遵守的平台,对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减轻企业重复认证、检验的负担,促进全球经贸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保障劳工安全健康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约束企业的环境及用工行为成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有效措施。
   
    (二)现实可行性
   
    1.管理标准的出现及走向成熟
   
    三项体系认证制度都是以管理标准为依据,企业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分别对自身的质量、环境、用工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有无科学、严谨的管理标准是能否建立体系认证制度的前提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7年成立,但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制定的标准全部为产品、工艺、方法、材料、检测等技术标准。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的产品(如电工、汽车、机械产品等)认证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陆续建立。1987年,第一个国际管理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颁布在标准界是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它使得建立体系认证制度成为可能。以后相继颁布或即将颁布的ISO14000、18000标准是管理体系标准逐步完善、成熟的重要标志。
   
    2. 市场经济及管理标准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三项体系认证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只有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走向全球,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冷战结束以后,这种局面已经形成,为三项体系认证制度在全球通行奠定了体制基础。另外,第1个管理标准及体系认证制度(ISO9000)出现以后,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响应,随着实施效果及在商贸中作用的兑现,少数最初持消极抵制及观望态度的国家也改变了作法,从而在全球掀起一股“9000热”。1996年9月1日ISO14000系列标准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出现后,得到更为热烈的响应,对“9000”持消极态度的日本吸取其在国际商贸中吃亏的教训,抢先在当天(只差2h)将ISO14000系列标准转化为本国标准并积极实施,并一直保持认证组织数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记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