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作者:田德进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20日

    2.2 标准化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目前,政策不落实和管理薄弱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一些涉及安全生产的执行标准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标不严,标准意识淡漠,安全管理混乱,造成伤亡事故多发易发等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来规范生产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现行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难以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理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合理化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充分运用标准化的基础和支撑手段,通过标准化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策、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和系统化,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
    2.3 安全标准化是促进源头管理的重要方法。安全标准化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加强企业风险评价(评测),选定适合企业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各类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强调从产生事故隐患源头入手,逐一进行分析,进而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各项措施,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
    2.4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评估)等活动提供法治依据。企业在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在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认定评判中,除了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需要以国家和行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为根据。如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重大隐患的排查、安全生产条件的认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判断等都需要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在对企业进行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认证、培训教育等中介服务任务过程中也是依托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展开的。行政管理本门认定企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产品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也都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为准绳。因此,企业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运作,并定期进行评估评价,对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5标准化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使我国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扩大了开放。根据入世承诺,我国要在各个行业领域统一实施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在内的强制性标准,并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更加公开、透明,积极与国际社会有关标准接轨。安全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标准是严格市场准入的尺度和手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就是市场准入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必须严格把住的关口,是不可降低的门槛。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标准,作为国际通行的安全健康评判准则。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安全与健康技术标准体系,在安全生产条件和员工劳动保护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尽快提高我国安全标准的水准,是实现安全生产主要目标赶上发达国家长期目标的重要措施。 
    3、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法、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1加快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制修订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 40 号)、《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文件精神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加快组织相关配套的安全标准规程制(修)定工作。企业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梳理,建立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反映生产实际和固有规律的基础上,使企业安全管理进入自我调节的轨迹,是连接每项安全工作与每位从业者的纽带。其至少包括: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安全投入、文件档案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检查验收、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或操作规程)、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内容。组织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是全体人员明确安全标准要求,做到人人职责清晰,事事标准明确,处处管理规范,实时监控有效。事实证明,安全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产现场,重点是管理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多数的事故隐患都是违章造成的,只要照章办事就能避免事故发生。
    3.2定期对企业安全标准化进行考评完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模式,定期开展标准化评定工作。企业要根据采用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涉及行业的危险特性,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类、分级对工艺技术、主要设备设施、安全设施、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监控设施,电气系统、仪表自动化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公用工程安全保障等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改造,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增强预防事故能力。建立规范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确定排查周期,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定期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3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相互协调与合作。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使用最新科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不断优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结构,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相互协调与合作,适时淘汰标准体系内低功能的要素,增加补充新的高功能要素,充分运用现代标准化的最新成果,是标准化体系始终处于整体功能最佳状态。
    企业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为生产安全工作的稳定好转提供安全效益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