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议基层车间的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5月26日

车间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单位,是企业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员工开展工作和企业开展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的“器官”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企业要想夯实安全生产 “根基”,就必须做好基层车间安全管理工作。
        动力车间承担着公司供电、供水、供汽重任,工作点多且分散,涉及工种多且职工老龄化严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自重组以来,动力车间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狠抓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安全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做好预防工作。结合“5F”“6S”管理体系,围绕公司安全管理思路和车间的安全工作原则,从事故的发生原理出发,解决了车间安全生产中的两大难题,即怎样控制和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怎样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
        一、怎样控制和防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职工关注安全,重视安全。
              安全生产最忌麻痹大意,车间通过每天的班前班后会、班子碰头会,和每周一次的车间安全生产例会,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结合本车间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采取集中学习公司安全文件,自学、安全演讲、事故案例讲解、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标语等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工作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让职工在接受安全教育中保持新鲜感,从而引起职工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杜绝“无知”事故发生。
        所有好的安全生产习惯都是在一点一滴当中培养出来的,是在严格的要求当中培养出来的。车间通过推行“三表两卡”,对新进职工的岗前培训,班前班后会,安全生产例会,每日一题,每周一考,每月一评和各工种的定期培训考试等形式,每天讲安全、每日学安全,把这种安全管理融化在职工意识当中,不断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技术业务的培训,使每个职工在技术业务有提高的同时形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从而杜绝了因业务不熟造成的“无知”事故的发生。
        3、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
        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保证,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最根本措施。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工作标准的高低,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制度完善了,标准提升了,必然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动力车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三个层面的不足,加以完善和修复,先后修订完善了十七个岗位工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每项工作的标准,做到车间内每名职工有职责,每项工作有标准。真正做到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4、强化执行力,推行制度落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谈,制度落实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动力车间首先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统一部署,统筹安排,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遵守制度的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职工行为规范、自觉行动。使制度在问题出来之前就发挥作用,以先声夺人的优势,内化成自觉遵守制度的心理意识。其次,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查、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并畅通职工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动员职工监督制度的落实执行。第三,车间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制度,作出表率,切实做到不因人而设计制度,不因人而改变制度的执行,不以任何理由排斥制度,不让任何人逃避制度。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全面推行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严格层级管理,建立职工诚信履职档案,考核到位。
        车间建立层级管理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职工诚信履职档案,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诚信档案。对不执行车间制度,不按标准完成工作的,除批评教育外,记入诚信档案,并查找出原因何在,上下追责,能细化的细化,能够量化的量化,把考核结果与具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促进车间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6、安全工作重心下放,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基层车间的组成单元,也是直接承担安全生产任务的最前沿、最基层组织。动力车间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规范、落实班组长现场管理,使责任和压力传递到班组、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明确班组长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逐个岗位、逐个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班组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监督职工按章履职,对标工作。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实现文明生产。
        7、制定安全措施,推行“两卡”,确保工作过程安全。
        对于大型重要工作,车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作业措施 ,措施包括人员组织,物料准备,内容及人员分工,工作标准及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力的保障了设备大修、春检、秋检等大型重要工作的安全。对于一般性工作,同样要求填写“安全分析卡”,提醒职工,干前想一想,安全之事无大小。
        8、加强薄弱人物排查,“四违”人员帮教。
        车间为有效的对薄弱人员进行了解和排查,专门建立了职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一职工的家庭成员、病史等情况;车间工会多方倾听职工言论,了解薄弱人员情况;严格班前会薄弱人员排查,杜绝薄弱人员上岗。在班组内实行“互保联保”制度,对经常性“四违”人员,实行一帮一制度。帮教人与被帮教人签定帮教协议书,帮教人在帮教期限内要经常与被帮教人谈心,及时了解被帮教人情况,并向车间汇报。帮教人与被帮教人达成协议后,经济处罚协议也随之实行,被帮教人在帮教期内出现因帮教人工作不到位而引发事故现象,对帮教人处以相同的处罚,对帮教措施有利,被帮教人改掉不良习惯,解除薄弱人员帮教的,分别对帮教人和被帮教人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二、怎样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
        1、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按照公司下发的《平铝公司机电设备检修日管理规定》、《平铝公司主要设备完好率考核办法》、《平铝公司机电设备七项管理考核规定》等制度,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动力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车间设备台帐及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档案,使全车间所有设备的大、中修真实、完整地反映在设备技术档案上,做到“一机一档”,一目了然,真正做到帐、卡、物相符;通过设备挂牌,统一了名称,明确用途,保证安全操作;为及时了解生产设备性能、配套附机、备品备件、大、中修记录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为今后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加强设备巡查,做好点检工作。
        运行人员对车间内运行设备(110KV配电室、6.3KV配电室、动力变压器、自用变)每2小时巡查一次,设备维修人员对重点设备(公共变压器、架空线路)每周进行巡检,管理人员负责对车间所有设备进行抽检,以监督设备巡视工作的落实情况。 特殊天气下,增加设备巡视频次,并及时填写好巡查记录,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3、认真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机电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动力车间的重要工作之一。车间通过车间、班组两级隐患排查,对每一个部位,每一类隐患,实施地毯式拉网排查,做到排查地点全覆盖,排查责任全落实,坚决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问题,按照五环六步法进行处理,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全过程监督整改,整改后向车间反馈整改情况,车间根据整改情况提出考核意见进行考核,确保设备无隐患运行。
        4、在计划检修基础上,认真推行检修日制度。
        车间的计划检修、清扫、试验、消缺工作,有效的避免了设备带故障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推行《重要生产设备检修日制度》,即将每月10日定为重要生产设备定期检修时间,改变过去重要生产设备出问题被动抢修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日常包机点检,科学预测设备零部件使用寿命,利用检修日将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处理,减少了生产设备故障率,延长了设备安全运转时间。通过落实设备检修日,充分解决设备检修与生产的矛盾,杜绝了一往安全为生产进度让路现象,保障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5、认真做好雨季“三防”,冬季“四防”工作。
        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制定出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建立避雷装置台帐,完成抗洪物资的准备、安排专人对全厂6KV以上供电线路、变压器、防雷装置进行检修、测试,完成电气预防性试验。对全车间生产设备、电气设施的接地装置和绝缘进行检测,及时消除不合格的接地点,建立了接地台帐。安排各班组对各自负责的厂房、关键设备、配电室做好防洪、排水措施,准备充足的防洪工具、沙袋,确保安全度过汛期。及时组织各班组开展冬季四防安全检查,对所有供气、供水管道、有关设备设施及辅机进行检查、保暖和检修,监督消除冬季四防隐患。
        6、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推行设备包机制。
        按照公司纵向逐级负责原则,认真推行“设备包机制”,为每台设备确定一名包机人,包机人对设备进行不定期巡查,包使用、包管理、包维修、包故障排除,配合有效的奖惩制度,实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在增强职工责任心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7、安全用具,定期检测。
          使用合格的安全用具,对各种安全用具(包括验电笔、绝缘手套、绝缘胶垫、绝缘靴、绝缘棒、接地线等)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安全用具的有效性。
        8、推行“6S”管理,加强现场管理。
        推行“6S”管理模式,从人、机、环、管多方面下功夫,加强现场管理,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推动车间的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