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心理学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4日

论文关键词:事故 安全心理 安全生产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安全心理学对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不安全生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心里学因素在安全生产中的正面影响。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 
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2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心理学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就形成了安全心理学。 
   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
 3 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3.1态度 
  态度是指对人和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态度可定义为在某种情况以一种特定方式表现的倾向。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例如,工人甲在工作中,对班组长的严厉批评感到不服,于是,他对其有很大意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态度发生极大变化,故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工人乙长期从事一样工作,他感到单调、乏味,心里产生厌倦、疲劳,工作态度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而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作警惕性降低,掉以轻心,敷衍了事,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3.2情绪 
   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只有从组织管理上和个体主观上注重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那么,由情绪水平失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3.3动机 
  动机是用来说明人们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来追求这些目的的动力。心理学家已指出了不同的动机理论,特别是劳动中的动机,由于动机不同可能对安全产生不同的效果。动机包括经济动力、社会动力、自我实现动力等。
  3.4 其他异常心理 
  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受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影响外,以下几种异常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安全行为。 
  3.4.1 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心理是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理性和识别能力作出判断的一种心理。人云亦云,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必然反应。但是由于盲目从众,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和动作很容易泛滥,从而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在安全生产中,通过必须彻底将“违章、违纪、违标”的从众心理变为“遵章、遵纪、遵标”的从众心理。 
  3.4.2 心存侥幸 
  有侥幸就会有教训,有的是前人的侥幸变成后人的教训、有的是昨天的侥幸就是今天的教训,更有甚者,刚才的侥幸就是眼前的教训。因此,我们时刻要保持对侥幸心理的警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有对企业、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侥幸心理才无法威胁安全生产。
3.4.3 冒险心理 
  对于不同的人,冒险心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有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生产、为了利润、为了任务,安全往往就只能靠边站;针对这类型的人,只有耐心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能避免冒险心理的滋生。 
  3.4.4 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失措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终究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心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4 控制不安全心理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与维持兴趣 
  防止工伤事故,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的一个原则是建立和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只有真正对安全工作产生兴趣,那么,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2 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 
  多姿多彩的安全培训教育和人性化的安全管理都是控制不安全心理的重要手段。 
  4.3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治疗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以及及时的治疗工作能对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较大的作用。

  5 结语 
人的行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人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最重要的主宰,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要受心理因素支配。所以,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操作者来说,他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甚至还关系到他人及设备的安全。特别是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有一种稳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
   虽然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如上所述,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倘若能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那么,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