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与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1月14日

    用药安全关系人类健康,甚至人的生命。据wH()统计,全球死亡病例中有30%以上源于不合理用药。在用药发生差错的过程方面,美国药典委员会2001年调查资料显示。开药程序为15%、记录程序为26%、分发程序为2l%、管理程序为37%、监测程序为1%。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减少或杜绝用药过程发生的差错至关重要。在医疗实践中,我院药剂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工作质量,形成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药品目录1.1 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处方集:处方集是医院用于治疗
        目的的药物汇编,为医生选用药品、药师调配药品的一种规范的管理办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为此,我院药事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处方集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目录)遴选原则、处方集编写内容及要求。几上几下,征求意见,由药荆科药学专业人员先后编写《处方集手册》第1版、第2版。
        1.2加强基本药物同医院“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联系:目前,基本药物同医院“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缺乏紧密联系。应通过法规的制定,将基本药物同医院“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日录”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医院根据本机构的性质、功能和任务,参照《国家
        基本药品目录》来制定医院的处方集和治疗指南,使基本药物在医院得到合理有效使用。
        2影响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因素
        2.1药房的有效管理滞后:临床用药安全并非药师个人的责任,而是与药房管理不当有关,如果由人才资源、环境,工作量、质量管理等诸多环节构成的药房管理体系不完善,
        药师引起的用药失误就难以避免。
        2.2药物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制剂及药物使用等方面。
        2.3患者因素:患者的文化水平低,不足以接受药师的嘱咐或看不懂药品说明书、理解不当引起用药失误;年龄大、工作忙、依从性差而导致遗漏或不能按时用药。
        2.4医务人员因素:(1)医师是疾病诊治的主要责任者,药物性损害事例中医师常负主要责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药物知识,特别是新药知识,临床用药控制不力及责任心欠缺、用药马虎等。(2)药师是药品提供者和药物安全性监测者。药师可因审方、配发失误,对患者用药说明不详,与医护人员协作、沟通不够,以及对药物安全性监测不力而使患者受损。(3)护士给药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环节,对安全用药十分重要。护士可凶不正确执行医嘱,给药操作失误,临床观察、报告不力等而损害患者。
        2.5社会因素:有些大众媒介机构不负责任的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少数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在医疗机构引进和使用疗效和安全不确切的药品,危害了病人利益,有些患者盲目迷信贵重药、进口药,缺乏用药常识。
        2.6产品的缺陷:同一产家的不同药品包装极其相似,药品名称发音相似,均能引起用药失误。药品标签和包装缺陷导致的不当用药可占到全部差错报告的20%左右。
        3规范各项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3.1 对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求:应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切实起到药品的引进、使用、不良反应的检查和临床用药的指导。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处方和病例用药调查工作,加强药品信息和合理用药经验交流,加强用药监督。
        3.2改进处方评价滞后。进行实时和有效干预:目前,大多数医院规定:药学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的,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霞新开具处方,并记录在处方调剂专用记录表上;经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签名,同时注明时间,每月上报有关部门,作为院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这说明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处方点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院从2009年10月29日起,药师对不合格或不合理处方进行当日更改和退回两种相结合的办法,使不合理用药行为得到实时、有效干预和纠正;使我院门诊药房处方不合格率从2009年lo月统计的18.5%下降至2010年3月的5.1%。
        3.3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门诊患者的用药失误:(1)严格执行配方双核对制度:明确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药药师的不同责任;将调剂窗n前后台隔开,使单个药师无法完成配方,防止配方没有双核对;同时也为后台配药药师创造一个独立工作环境,提高配方的准确率[1]。(2)杜绝患者用药失误:在患者离开窗口后察觉到有调配错误时,可以利用患者在医院登记的有关信息如电话号码或地址及时与患者联系进行更正,以避免患者用药失误。(3)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
        告制度:对已发生的事故认真进行组织讨论,吸取教训,针对差错原因采取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3.4规范医生用药行为:医师是最终决定药物的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药事委员会;但一直以来,药事委员会的职责更多地体现在医院药品购进方面,对医师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和医院用药情况的监管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完善医院药事委员会制度,细化药事委员会职能,防止医师不合理用药,提高基本药物用药比例。此外,我国应尽快公布《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规范处方点评制度》,为药事委员会万方数据
        进行监督提供法律和政治支撑。建立医院处方考核体系和标准,实施电子处方备案制度,以此来约束医师的用药行为,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药事管理委员会应组织调查,作出相应处理。
        3.5规范围手术期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的管理规定,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制定《福建省立医院围手术期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范》。将抗生素使用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及抗生素的配伍和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等问题。以院刊和药讯的形式刊登,指 导和规范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违反以上规定者,判定为不合理的每例罚300元,情节严重的罚500元,并记录在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