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一起恶性人身伤亡未遂事故引发的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在一次机组小修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严重违章、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安全监督不到位,发生了一起电气检修人员误登220kV带电瓷瓶,险些造成人身伤亡恶性事故。事故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

1个别单位或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很肤浅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执行了这么多年,但部分企业的事故率还有上升或重新抬头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个别单位或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很肤浅。有人认为,安全工作是虚的,安全管理就是掂着安全帽溜溜圈,找找茬,罚罚款,是人人都能干的工作;安全措施就是摆摆样子给人看;重要的是效益,是工期,是进度,是领导印象。基于这种认识,使安全管理工作长期流于形式,局面混乱,危机四伏。

随着我国加入WTO,安全管理同样存在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向“健康、安全、舒适、卫生、环保”的大安全形式过渡是必然的趋势。超大型施工机械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更需要高层次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人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还要有使用这些设备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管理、救护、心理、协调及相关的自然学科。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去研究、学习和探索,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长此以往,就应了那句“不出事故是侥幸,出了事故是必然”的话了,由此可见,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还任得道远,“安全就是效益”的内涵还需要很多同志去作深层次的理解和体味。

2安全责任制有待进一步落实

认真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是我国安全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环。国务院还是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对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个别单位或部门,却仍存在着责任制虚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从“非典”防止的工作中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级行政追究责任制的真正落实,才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典”大堤,才使“非典”得以控制。如果在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都能象预防“非典”那样重视、落实和考核责任制,事故就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安全局面就会有根本好转。

安全管理工作要实现“三零一保”,就必须把保安全提高到政治的、社会的公共安全的高度上去认识,就要把现场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及安全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上台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才有保障。

(郑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