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预防工作应做到“五要”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还是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原因是这些单位和个人在预防事故的指导思想上不端正,思路不清楚。笔者认为要做好预防工作应做到以下“五要”。

1 要“借锤敲钟”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单位、一个人出事故后,其他单位和个人如果只是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讲、当笑话传,甚至幸灾乐祸,而不去认真分析原因,从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就必然要出事。事实上任何单位都存在事故隐患,一些单位过去没出事,不等于没事故隐患;过去出过事,也不等于事故的隐患已经清除。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别人吃“堑”我长“智”的思想,“借锤敲钟”,自觉做到“邻里失火,自查炉灶”,从别人的教训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改进、预防措施,化教训为财富,变坏事为好事,才能确保单位和个人不出类似的问题。

2 要“小题大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故预防也是如此,哪一条规章不落实,哪一个环节有疏漏,哪一个隐患没有得到有效的发现、消除,都有可能出大问题。“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正是讲的这个道理。对安全工作有些管理者口头上说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 不要。对违章问题的处理往往就事论事,对其造成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甚至受“有粉脸上擦,家丑不外扬”的思想影响,或是怕“拔出罗卜带出泥”,影响个人和单位的进步,对违章问题的处理则能捂则捂,能遮则遮,不了了之。久而久之,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小违章酿成了大事故。因此,对待小问题切不可小视,要小题大做,把小违章放大看,把隐患当事故抓,违章行为一经发现,就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把各种事故的苗头隐患察于未萌,止于未发。

3 要“六亲不认”

“规章制度血写成,一条制度一道防线”。制度面前任何人都无特殊可言,谁违反制度,谁就要受到惩罚。纵观事故通报,无一不是违反安规、不遵守规章制度造成的。因此抓好事故预防,关键就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管理者,在执行规章制度上就是要“六亲不认”,对违反安全制度和规定的,不论是亲属,还是领导、上级,都应坚决制止,予以纠正,对造成过失的更要严厉处罚,不能怕伤感情,怕丢面子。否则必然酿成大祸。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六亲不认”、一视同仁,实质上是对亲属和领导的人身安全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

4 要加强生产技术学习

电力企业管理者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管理水平。有些管理者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以致在工作中方向不明,办法不多,工作水平在低层次徘徊,指导生产抓不住关键。有的管理者在单位出事故后,制定完善整改措施时,才发现有些措施在安规上都有规定。可见,只有加强生产技术及规章制度的学习,才能把握各项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使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遏制。

5 要“知贤用贤”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任贤而不在自贤”。事故预防工作也是一样,它也需要一大批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人才齐心协力来完成。常言道:“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只有树立知贤、爱贤、用贤和尊贤的思想,大力发现和培养本单位的优秀管理人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积极营造群管群防的良好氛围,安全生产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安全与事故是一对矛盾,此消彼长。其转化的过程是“警惕→安全→麻痹→事故→警惕”。管理者只有把握事故发生的变化规律,超前预防,消除隐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思想上有准备,行动上有措施,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王萧寒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