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4月19日
注浆初始压力不得大于0.1mp.作业中应分级,逐步升压至控制
压力。填充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1-0.3mp.
9、 制浆、注浆机械设备和管路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必须在关机,
断电,卸压后进行。 
10、 作业中注浆罐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浆液,防止放空后浆液喷出伤人。 
11、 浆液原材料中有强酸、强碱等材料时应设专人管理。储存、运输、配制遵守下列规定: 
1) 强酸、强碱材料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并建立领发料制度。 2) 施工中应按照配制工艺规定的程序作业。 3) 配制溶液时,应采取防溅和降温措施。 4) 余料必须及时退回库房储存。 5) 现场应配备应急药品和器械。 
12、 现场拌制砂浆应有良好的排污,通风条件,清洗搅拌设备不得污染环境。 隧道喷锚暗挖施工 1、 
在施工组织设计在,应根据工程地质,覆盖层厚度,结构
断面,地面环境等确定开挖方法与程序,支护方法与程序,监控量测方案,局部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预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2、 
喷锚暗挖施工,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应快
闭合。当围岩自稳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要求时,必须采取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围岩的措施。 3、 
在自稳能力较差的围岩中施工,应遵循防坍,防位移超限
的“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4、 
施工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抢险预案备齐应急物资,
并建立抢险专业队伍。 5、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断面尺寸和结构要求进行作
业。遇水文、地质、环境等情况变化,需个性设计时,应对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按程序变更设计。 掘进施工 1、 
隧道支护结构庆根据围岩的性能,施工方法和机械确定。隧道
开挖循环进尺应满足支护设计要求,在稳定围岩中宜为3-5m,中等稳定围岩中宜为1.2-3m,不稳定围岩中宜为0.5-1.2m. 2、 
中、小型机具作业的中等稳定围岩中施工时,宜采取台阶法开
挖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长台阶法开挖适用于较好的围岩,上台阶长度宜大于5倍洞跨以上。 
2) 短台阶法开挖适用于较差的围岩,上台阶长度宜为1-1.5倍洞跨。 
3) 超短台阶法开挖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的较差围岩,上台阶长度宜小于1倍洞跨,特殊情况可为3-5m 4) 上台阶开挖应符合上节规定。 
5) 下部断面开挖应在上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次循环开挖长度应视围岩稳定状况而定,稳定岩体不得大于4m,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不得大于2m 
 边墙应采用单测或双侧交错开挖,不得使上部支护结构同时悬空。 
 边墙挖至设计高程后,必须立即安装钢筋格栅架并喷射混凝土。 
 仰拱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施作,封闭成环。  3、在不稳定的岩体中进行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时,宜采用环形留核心土法,分部开挖法和台阶法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并遵守下列规定: 
1)、环形留核心土法,应先开挖上台阶的环形拱结构,再开挖核心土,循环进尺宜为0.5-1.0m,核心土面积不得小于断面的1/2,核心土的边缘应设安全坡度。(环形留核心土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施工中,它仍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三部分。其环形拱部部分,根据地质情况可分为一块或几块分别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在拱部初期支护结构保护下,开挖核心土和下部台阶。由于采用环形留核心土法施工的隧道地质较差,施工时,除严格控制循环节外,还必须注意核心土留置坡度问题,以免开挖工作面坍塌。) 
2)、中隔壁法(CD法),中壁两侧宜各分为两或三部,先施工中壁一侧,再施工另一侧,每部施工时,应及时施作仰拱,封闭成环,每部开挖高度宜为3.5米,左右两侧纵向施工间距宜为30-50m,开挖与钢架安装,锚喷工序应紧跟,量测应及时。(中隔壁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施工。它是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为4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部分,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后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各部分开挖时,纵向间隔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短台阶法或超短台阶法确定。) 
3)、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中壁两侧宜各分为两或三部,先施工中壁一侧的一或两部,再施工另一侧的一或两部,然后交错施工其余部分。保部施工时,应及时施工其底部临时仰拱,封闭成环,养活地面下沉和围岩位移。每部开挖高度宜为3.5m,左右两侧纵向施工间距宜为30-50m.开挖与钢筋架安装,锚喷工序应紧跟,量测应及时。 
4)、单侧壁导坑法,先施工导洞,其长度宜为30-50m,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5们的洞跨。(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三部分,即单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侧壁导洞尺寸,一般根据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确定,而侧壁导洞的高度,所以规定至起拱线的位置,主要是为施工方便而确定。) 
5)、双侧壁导洞法,先施工导洞,其长度宜为30-50m,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3倍的洞跨。施工时左右导洞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双侧壁导洞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单侧壁导洞法不易控制围岩变形的隧道中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4部分,即双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其双侧壁导洞尺寸以满足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为主确定。施工时,左右侧壁导洞错开不小于15m
距离的要求,主要以开挖过程中引起导洞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不影响以成导洞而确定的。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确定。) 
6)、双侧壁边桩导洞法,其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边桩施工安全的要求。施工先完成边桩,再开挖上台阶,待完成拱部初期支护结构后,方可接逆筑法施工下台阶部分,至封底。(双侧壁边桩导洞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断面宽度大、地基承载力差的隧道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4部分,即双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其双侧壁导洞尺寸以满足桩、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为主确定,桩位平面位置应与拱架相一致。施工时,应先开挖两侧的侧壁导洞,在导洞内施工完支护桩后在开挖上台阶,当隧道跨度大而地质较差时,上台阶也可采用中隔壁法或环形留核心土法开挖后并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在拱、墙的保护下,采用逆筑法逐层开挖下台阶至基底,并施工仰拱或底板。) 
7)双侧壁桩及梁、柱对导洞法,其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桩、梁、柱施工安全的要求 。设计有底梁时,各小导洞施工步距不得小于15M,并增大量测频率,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8)双侧壁及梁、柱导洞法,其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3倍洞跨,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梁、柱施工安全的要求。施工时相邻导洞前后距离有得小于15M。 4、 隧道的变断面、两隧道交叉等处开挖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5、 
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非爆破方法)的两开控面距离为2 倍洞跨且不小于10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并保持开挖面稳定。 6、 
两条平行隧道(含导洞相距小于1 倍洞跨时,其开挖面前后
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7、 
隧道掘进应连续作业,因故停止掘进时,对不稳定的围岩应采
取临时封堵或支护措施。 8、 
在不稳定的围岩中人工开挖时,开挖面以外的围岩裸露部分宜
用喷射土或其他方式做临时支护。 9、 
隧道掘进时,应设专人监视围岩稳定情况发现局部坍塌,应及
时采取支护措施。严重坍方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和机具 必须撤离到安全地段,待坍方处理完毕,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 
10、 掘进中处理坍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遇坍方时必须先按预案采取防止继续坍塌的措施,并迅速
完成临时支护。 2) 
隧道坍方危及地面上交通和建筑物安全时,在相应地面上
必须划定险区范围,设围挡或护栏和安全标志阴暗时和夜间须加设警示灯,严禁社会车辆和人员进入,必要时应设人值守。 3) 
有水流浸入地段,必须切断水源,并采取疏导和排降水措
施。 4) 
抢险中必须设专人对塌方范围及其附近的地面、隧道结构
进行严密监测,发现险情,必须将人员立即撤至安全地区。 5) 
排险后,应在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地质、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处理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先对与坍方段相接的隧道施作临时加固支护结构; 
B当坍方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边清碴、边置换临时支护和变形支护为正式支护; 
C处理中必须先清理出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 D处理中应采取减少振动的措施; 
E处理完成后,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6) 抢险和处理坍方应由专人指挥,安排技术熟练的工人作业。 7) 
处理后的塌方段,应加强量测并记录,随时进行分析,确
认安全。 
11、 使用小型挖掘、装载机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 
2) 机械移动、回转范围内严禁有人。 
3) 
使用电动机械应设专人收放电缆,严禁机械、车辆碾压电
缆。 4) 使用柴油机械应设净化装置,汽油机械严禁进洞。 5) 机械启动前应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并鸣笛示警。 6) 不得装载超过铲斗容积的大块岩石。 
7) 
施工中临时修理机械前,必须关机断电,制动车轮并挡掩
牢固。 8) 
作业区的地面应随时保持平整。 
12、 两开挖面接近贯通时,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两开挖面距离8倍循环进尺,且不小于15m时,应停止一端工作,人员和机械均应撤至安全地区,并在安全距离处设安全标志。 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 1、 
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
于10m;在不稳定岩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土方工序。 2、 
安装钢筋格栅拱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运抬钢筋格栅拱架时,应互相呼应,行动一致。 2) 
使用车辆运输时,应将钢筋格栅拱架绑扎牢固,运输道路
应平整、无障碍物。 3) 
钢筋格栅拱架就位后,必须支撑稳固,及时按设计要求焊
(栓)连接成稳定整体。在软弱围岩地段,拱脚、边墙、立柱底部必须垫实,必要时应假底梁支承。 4) 
安装钢筋格栅拱架时,应设专人监护围岩的稳定状况,确
认安全。 5) 
高处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13.6.4条的规定。 
3、隧道初期支护应预埋注浆管,结构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填充注浆。填充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