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非公有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强化的探索

作者:赵正宏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06日

 

 引言(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非公有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仅以浙江为例,2001年,浙江非公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浙江GDP增加值总量的47%;非公有企业提供的出口量占浙江出口总量的52%。然而,与此同时,非公有企业普遍存在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非公有企业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非公有企业发生的事故数和伤亡人数占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8%和67%,其中,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4%和72%。因此,强化非公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非公有化工企业因其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对人体健康的有害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及缺乏行业管理的松散性,使其成为一个更须严加控制的重点领域。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2)

    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由于诸多非公有化工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技术人员缺乏,生产设备简陋,基础工作薄弱,而引发诸多不安全因素,并最终导致了安全管理水平低、隐患多、伤亡事故多的后果,不但制约了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很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1.业主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低下,安全知识缺乏

    业主的文化素质低,伴生了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的问题,我就听到一则“木匠开办化工厂”的真事,说一个木匠看到生产洗发水来钱很快,就到一家生产洗发水的厂子“参观学习”,不到一个月,竟照猫画虎地生产出了洗发水,贴上名牌商标就上市了。安全意识薄弱,使之漠视安全,无“心”管理;安全知识缺乏,使之想管不会管,有“心”无力,从而导致安全管理的失控。从业者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安全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均不能满足规范操作、辨识危险、防范事故的要求。

    2.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业主安全意识薄弱,没有安全投入观念;二是业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能省则省,有钱也不愿意投;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要想获得贷款并不容易,受资金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国家对非公有企业在股票、贷款、债券、基金、项目融资、财政支持等方面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开放程度都较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这就使得许多企业想整改隐患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进工艺、改造设备、完善设施;四是一些作坊式小化工厂连最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都不具备,根本谈不上安全投入,搞安全投入差不多等于重建。

    3.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能管不去管,想管不会管,这是基础工作薄弱的根本;二是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化工企业的崛起速度,使得许多企业没有经过正规设计、正规施工,没有经过安全评价,导致诸多非化有化工企业低起点、低水平、老工艺,甚至连最起码的安全条件都不具备就开工生产,这是基础工作薄弱的又一原因;三是化工部的撤销,弱化了企业的安全管理,非公有化工企业失去行业指导,企业仅靠自身“全面负责”来提高基础工作水平难以奏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