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中小电力建筑安装企业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有效性的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17日

  
  (2)对系统性风险的辨识、评价关键是要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初始状态评审(或起步时调查摸底)和定期的全面评审,在此基础上策划和制定充分和适宜的控制措施。
  
  由于大多数中小电力建安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因此对于初始状态评审和定期的全面评审可以采用“专业分工、内外结合、经验判断与现场观察并举”的方式进行。
  
  ——“专业分工”的方式。即在公司层面根据企业自身所涉及的施工专业和活动类型,由职能和业务部门与施工作业部门共同组成若干工作小组,按专业类别或活动领域进行风险的辨识、评价,然后汇总成企业全部的风险清单。中小企业不宜采用由各部门、各项目部先各自辨识、评价,公司再汇总、并按专业进行梳理的模式。专业分工的方式可以集中本企业某领域相对专业或权威的人员来系统和全面的对专业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价,有利于危险源辨识的充分、全面,风险评价的客观、准确。一般中小电力建安企业可以成立线路、变电、土建、装卸运输、物资后勤等工作小组,但参加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和生产背景。
  
  ——“内外结合”的方式。即在必要时,企业可以聘请外部顾问或专业人员作为参谋,以弥补内部人员在风险辨识和评价方面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但企业千万不能为图省事完全交由外部顾问来操办,因为任何外部人员对你企业各项活动的了解总有不够全面和局限的地方,否则,就等于将自己的生命权维系于他人手上。
  
  ——“经验判断与现场观察并举”的方式。即风险辨识和评价既要凭经验、靠直觉来判断获得,又必须对各类活动场所进行“全景式”扫描和分析,以便发现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否则,就有可能留下隐患。如,笔者曾经在一家企业发现,它的一个施工队的更衣室窗户已被封砌,但这部分封砌的墙体出现了较大开裂和内倾,而它一旦倒下,很有可能砸在更衣人员的头部和身上造成人身事故;又如:在其资科室发现堆放了不少个人杂物,其中有两瓶丙酮放门边,而资科室门口还有一些烟蒂,像这种重点防火部位,不应该有易燃品,且其内部和附近应该是禁烟(火)的。由此可见,若不是对所有场所进行“全景式扫描”或“地毯式”检查,上述更衣室、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都是容易忽视的。
  
  (3)对动态性风险的辨识、评价主要体现在如何做好日常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风险的辨识、评价。若能采取简便实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往往就能收效显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重视工程开工前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工程项目前期现场踏勘时,不能光顾了解工程量和施工作业条件等情况,一定要对相应作业条件下和作业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有个基本的了解、分析和判断,以便在策划和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能有针对性和有依据地对重大危险源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从而避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是照搬照抄或闭门造车的不切实际的东西。
  
  ——个人辨识、评价与团队辨识、评价必须相结合。即工程开工后,施工队组应该对每个作业工序、作业面所存在的风险有个辨识、评价过程,可以利用现场开工会、施工任务票的开具和使用、现场安全活动等时机进行现场的风险辨识、评价;而作业人员每时每刻对自身从事工作所含风险的辨识、评价是解决动态性风险辨识、评价的最好方式。团队对风险辨识、评价是基础,个人对风险的辨识、评价是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个人的这种即时的风险辨识、评价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的风险意识和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
  
  (4)风险评价和确认是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关键。“风险”通常是由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这两个要素构成。对风险大小的准确把握与否,既会影响采取措施的形式和程度,又涉及到风险的防范成本。这对众多中小电力建安企业来说可谓是个难题。而其难点是在对“可能性”(亦即概率)的定量分析或判断上。如果对“可能性”低估了,很可能出现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从而导致事故的产生;反之,对“可能性”高估了,则有可能小题大做,浪费资源、增大生产和管理成本。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分析和判断风险大小:
  
  ——尽可能收集本企业历年的事故、事件和违章情况,以便对历史上的事故、事件和违章的类型和数量有个定量的把握,并可运用排列图等工具寻找发生频次较高的事故、事件和违章类型。对历年事故、事件和违章情况的统计分析覆盖的年限以5~7年为宜(当然要与企业自身的运做年限相吻合)。若覆盖的年限太短,则不足以取得一定量的数据来发现事故、事件和违章规律和特点;当然,也不是覆盖年限越长越好,因为越是久远的事情,其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可能与现在的反差越大,从而失去了可比性。
  
  ——同行业事故统计资料的收集、比较、借鉴。对于成立年限比较短或收集本企业历史资料比较困难的企业,则可以想办法收集、比较、借鉴同行业的事故统计资料,这样可以从中寻找并发现本行业事故、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共性问题,从而确认本企业的重大风险(或不可容许的风险)。
  
  ——了解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于其禁止的事项/活动(如酒后驾车)或要求采取诸多安全措施的事项/活动一般可认为存在较大的风险。
  
  ——以“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运用“风险评价表”和“LEC法”。这两种方法是以经验和直觉判断为核心的风险评价工具,特别是前一种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运用。在运用这两种工具时,对于同一个事项的风险评价,一般以不少于3人为宜,且可以根据参评人员在某个方面的经验和权威性赋予不同的权数,以获得相对合理、准确的结论。但一般也没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数学计算,对中小企业而言,较简单的主观评价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5)风险控制遵循“三项原则”,即“除风险、降风险、防风险”。对于需要控制的风险,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或控制措施时,如果可能,首先应考虑能否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根源,以避免作业人员受伤害的可能性。例如把有些高空作业改为地面作业,使高空坠落的风险免除。在野外高空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强风的,采取停止作业的方式,以待强风过去。其次,对于无法或难以消除风险的,则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风险。如对拟投运的设备接入正在运行的电力线路所进行的搭接施工,采取先停电后作业,并且线路停电后在作业点附近挂接地线,以防止误合闸送电或感应电造成作业人员的电击伤害;再次,对于既无法消除风险,又不能降低风险的作业,则再考虑适合个体的作业方式和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如进入有高空作业的区域,必须头戴安全帽,以防高空落物对头部的伤害。当然,除非彻底消除风险或其根源,任何降低风险的措施仍有残余风险的存在,因而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通常还需辅之必要的个体防护。
  
  简而言之,辨识危险源要注意“把握系统性、关注动态性”,评价风险要尽量做到“方法实用、繁简适中、宽严适度、全员参与”。
  
  提高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是对员工进行经常性、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作业条件、作业方式的变化,还需定期评审风险控制计划和措施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对员工的健康和生命的保障能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