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4日

  1特种设备安全现状

    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心,它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稳步推进,各级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各类事故稳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在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它造福于人类,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近几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事故仍是呈高发态势,形势依然严峻,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

    1.1 2003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状况

    据统计,2003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总体呈平稳下降态势,没有发生特大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289起,其中重大事故12起,严重事故277起,共死亡235人,受伤37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091.43万元。在289起事故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159起,死亡114人,受伤281人,直接经济损失1779.63万元;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事故130起,死亡121人,受伤98人,直接经济损失1311.8万元。承压类设备事故率为0.35起/万台,机电类设备事故率为1.05起/万台。

    1.2 2003年事故特点及主要原因

    综观2003年特种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其中因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98起,占事故总数的33.9%;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98起,占事故总数的33.9%;因未按规定检验或违法拒检,致使设备存在缺陷而引发的事故47起,占事故总数的16.3%;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损坏失效引发的事故31起,占事故总数的0.7%。

    分析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提出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条例》的制定,就是要从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监察办法。在防范措施上要想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就必须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安全性能。因此,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活动中,能否减少或者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关键就在于人们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以及管理活动中的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不仅要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而且要靠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旨在科学准确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级分析,指导建立不同设备的风险评估、监控措施和事故预警防范对策,科学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作用。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2.1安全评价体系概述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起源于保险业。保险公司为用户承担各种风险,必须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而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又为企业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技术手段,很多大的公司也对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价技术进行深人的研究,如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风险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系统安全工程又大大推动了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期,系统安全工程引人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得到大量的应用。许多科研单位也进行了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使我国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人了定量评价的阶段。

    安全评价作为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将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凭经验进行管理,转变为预先辨识系统的危险性,事先预测、预防的“事前过程”。因此,可以说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预防事故的具体体现。

    2.2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特种设备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的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对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隐患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特别是在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会因此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设计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或当必须采用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设计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特种设备运行阶段进行的系统安全评价,可了解系统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通过安全评价,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事故的概率、事故严重度,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特种设备安全最优方案和管理决策。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通过对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2.3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意义

    (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安全评价工作,特别是安全预评价,将有效地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设计制造质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装后的安全验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设备使用阶段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使用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同时也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现状,实施宏观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安全评价不仅能确认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而且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风险率,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措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人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4)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可以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的“事后过程”。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特种设备生产、使用阶段的安全状况,全面地评价设备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