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6日
6、煤矿工人缺乏科学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
针对煤矿工人的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状况,我们采访了澧县球山煤矿煤矿工人毛志仁:
毛志仁 年龄:53 工种:井下工人 
学:您来矿上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毛:多挣钱,回家。
学:您了解这个矿的安全保障设施状况 吗?
毛:不了解,没有问过,能赚钱就是的。
学:您在上岗前进行过职业培训吗?有没有定期考核?
毛:都没有,跟着班长干就行,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您知道挖煤危险吗?
毛:知道
学:具体那一些?
毛:不知道。
调查中,我们在宁乡县煤炭坝跃进煤矿安检员唐伯云了解到,煤矿事故的发生,许多时候也是由于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和挣钱心切造成的。由于煤矿一般采取效益和工资挂钩的做法,为了多挣钱,许多矿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一些矿主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安全的做法也不闻不问。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工既是矿难的受害者,也是矿难的制造者,成了一些黑心矿主的“帮凶”。由于小煤窑的矿工主要考虑的是收入,多干一天,就可以多挣一天的钱,有时候就会忽视安全隐患,“要钱不要命”。调查中,许多小煤窑的矿工都表示,一般不过问矿主对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那是老板的事,我们想管也管不了。”一位矿工说,“就想着多挣点钱回家就行了。”煤矿工人缺乏科学的生命意识和安全认识,将自己置自己于毁灭的处境。
(二)制约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因素问题
1、政府与企业没有树立发展的安全观和科学的生命观,没有给予煤矿工人平等的生命尊重。
政府与企业没有树立发展的安全观和科学生命观,致使煤炭企业“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不牢靠,重生产轻安全,利益当先促成了矿井超能力生产,从而放松了安全管理和监督,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埋下了隐患,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岌岌可危。
    近几年来,煤炭市场逐渐好转,煤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利益,煤炭企业抢抓时机,夜以继日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而忽视了安全监管,导致矿井积弊丛生,隐患重重。安全监管的放松对煤矿工人的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安全欠账太多,而后期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煤矿工人工作如履薄冰,随时都有爆发和集中突现的可能。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排水抗灾能力小,“一通三防”不合格,机电和运输设备老化,保护装置不齐全,防爆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威胁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一些煤矿干部不负责任,作风浮漂,漠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置煤矿工人的生死安危于不顾。相当数量的煤矿干部不愿下井或下井次数少,对不断变化的井下作业环境及安全卫生状况不甚了解,或是到井下走马观花式的过一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甚至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对煤矿工人提出的合理建议及要求置之不理,更谈不上现场解决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就马上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上下打点,积极主动赔偿损失,息事宁人。
(3)煤矿企业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到位,“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不强。对上岗前的煤矿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法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煤矿企业大多跳过这一关键环节直接允许煤矿工人到采区一线自己“摸索”。相当多的煤矿企业对矿工的培训也是走走形式,象征性地发个上岗证,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推卸自己的责任。
(4)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包括相当多的国有煤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大多还只是表现在安全口号、安全标语上,方式机械、作法单一,既不能满足不同接受能力人的需要,也没有体现到矿工生产生活的自觉行动中。并且,在企业内部,安全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是普通的职工,而忽视一些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在安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
    (5)煤矿企业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我国煤矿企业实行矿长负责制,但在具体操作方面却没以有详细规定。发生安全事故后,只给受损害的煤矿工人以适当补偿,很少甚至不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煤矿工人丢失的是生命,而煤矿企业领导干部损失的顶多是官职。难道一个生命和一个官职之间可以划等号吗?
2、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煤矿企业铤而走险,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给矿方滥用权力,煤矿工人权利保障难。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看,近年来,社会对煤炭的需求持续增长,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煤矿超能力开采突出,潜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据估计,超能力开采量共计约1.3亿吨”。另外,很多煤矿企业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产量,走的是粗放型的增产道路,煤矿企业科技含量低。为了多出煤,许多煤矿超强度生产,难以做到每天6小时的基本检修,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快了对小煤窑的复产验收和缩短矿井检修时间,这些都为安全生产埋下很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农民仅靠经营承包的土地己难以维持一个农村家庭的正常开支,在农闲时务工挣钱就成了农民的必然选择。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外出进城找工作非常困难。而在私营煤矿,一般只需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而无须专业技能就能被录用,且一般不用离开家乡。在接受调查的矿工中,有半数的人表示因为迫于生计不得不到煤矿做工,因此,到煤矿做工就成了农民“没有选择的最佳选择”。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远远超过了煤矿用工需求量,因此形成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给矿方滥用权利、规避义务提供了便利。劳动力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是煤矿工人权利缺乏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3、煤炭行业总体水平科技水平不高,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无保障。
煤炭行业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管理相对弱化,宏观调空乏力,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为,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这是煤矿工人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整个行业的腾飞。但是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水平普遍偏低,很多乡镇个体私营煤矿的开采技术设备还停留在50、60年代。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矿井深部低压、冲击地压、高温和瓦斯检测、支护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加之,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技术人员匮乏和层次低使技术措施不到为,制约安全知识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煤矿工人安全无保障。
4、乡镇小煤矿数量多、分布广,安全设备落后、管理松懈、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少等特点。煤矿工人的物质利益和身心健康根本得不到保障。
目前,我国约有2.8万个煤矿,其中2.5个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占煤矿总数的90%。这些小煤矿几乎都由个人承包经营,而雇佣当地农民到煤矿做工既能减少成本,又能保证生产。所以,小煤矿成为矿工的聚集地。
据调查,每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小煤窖业主竞相逐利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较小的事故风险成本又不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这些小煤矿绝大多数生产方式落后,安全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大部分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加之矿工素质普遍低下,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安全知识监察体制不完善,形成的隐患已成为一个个不定时的炸弹,时刻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和煤矿企业的安全,一些不被重视的小隐患也积少成多,不时爆发,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也随时可能成为农民矿工的“安全杀手”。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各煤炭企业及个体矿主追求的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对自身利润的追求压倒了对安全保障的追求;煤矿工人迫于生计,到煤矿做工,生存的需求压倒了安全的需要,这种表面上的供需关系将安全保障排除在外,农民矿工无疑成为这种无安全保障的“权利真空”中的牺牲品。
5、煤款工人自身素质不高,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生命观教育,没有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安全观,自我保护能力差。
煤矿工人绝大多数是初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同时又没有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煤矿工人自我安全意识很低。只知道有危险,但不知道是什么危险,什么因素造成的危险,怎样处理紧急事件。要么一头扎进煤窑什么都不管,要么成天陷入恐惧之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煤矿工人基本没有接触过安全方面的指导那就更不可能接受过安全心理指导。这就意味着煤矿工人不能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有效的保护好身心安全。出现了不安全的身心等方面的问题后,煤矿工人知道很少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
 
六、初步建议
 
本研究认为,影响煤矿工人的安全感的关键在于矿难多发,因此有效地解决矿难发生,有利于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感;解决好煤矿工人的安全感问题又对遏制矿难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两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不能偏废其一。基于此,我们从煤矿工人安全感入手,特此提出建立“矿难三级防控体系”。
所谓 “矿难三级防控体系”就是通过三个机制遏制矿难,其中第一级防控机制是调整治理矿难的指导思想,树立全社会的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观和煤矿产业发展的安全观,这是防控体系的核心理念;二级防控机制是整治矿难的制度建设,这是防控的有力保证;三级防控机制是整治矿难的各项措施,这是防控的具体落实。三级防控体系缺一不可,相互补充,互为依存。
(一)一级防控矿难机制   全社会树立发展的安全观,加强生命观教育,给予煤矿工人平等的生命尊严。
1、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树立绿色GDP理念,以促进煤炭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问题的解决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2、煤矿企业推进企业安全文明建设,优化企业经营模式。
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而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标志则是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创建平等、幸福、和谐的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国需要煤炭经济的发展,同时更需要建设的是健康合理的煤炭企业安全文明,煤矿企业应该将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科学型经营,实行绿色GDP经营模式,同时要以对生命尊严的平等待遇和良好的社会合作为基础,使煤炭工人均有一定的保障,不同程度地分享经济的发展成果,以增加煤矿工人的安全感。
3、加强煤矿工人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安全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三大方面即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个人和谐。其中个人和谐是实践“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要实现煤矿工人的个人和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生命教育,倡导煤矿工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生命教育唤醒煤矿工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他们的精神世界,构建和谐的生活方式,改变工人“要钱不要命”、“冒险搏一搏”等不正确的心理。通过这些自身生命观的教育,激发煤矿工人的生命活力,以提升生命质量,增加煤矿工人的安全感。
(二)二级防控防控机制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的生命观”、“安全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全方位的进行整治矿难的制度建设。
1、政府应不断强化“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尤其是煤矿事故处罚、赔偿、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加大煤矿事故处罚力度,将事故成本调至大大高于煤矿企业收益,让发生事故企业赔不起,将事故处罚成本无限扩大,这样才能遏制住以“牺牲廉价煤矿工人生命换取煤矿高受益” 的畸形发展模式,为提升煤矿工人安全感创造稳定的环境。
2、政府采取科学的方法强制进行职业筛选工作。
煤矿工人队伍的构成具有明显的缺陷,因此要淘汰技能不合格的煤矿工人,劝退身心不适应煤矿工作的工人,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工人。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严格的审核淘汰,同时也要注意对淘汰工人的后续保障,解决煤矿工人队伍的结构性缺陷,根除隐患,以提高煤矿工人整体安全感水平。
(三)三级防控矿难机制   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国家、地方、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加快科技攻关,完善煤矿安全机制。
1、建立煤矿工人心理救助体系,进行心理辅导。
建立心理咨询室,对煤矿工人及时疏导煤矿工人的心理问题,将过度的“自保”和“焦虑”等这些不利于煤矿工人工作、生活的意识降低到最低点,转“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减少心理压力;委派心理咨询员,深入煤矿工人的家庭生活,研究和掌握工人的安全心理状况,减轻煤矿工人的家庭心理压力;适时开展煤矿工人的心理应激能力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2、把握激励原则,调整煤矿企业分配制度,增加煤矿工人安全感。
劳动分配中,企业应该坚持激励原则和公平原则, 提高煤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调动煤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煤矿工人的劳动动机不仅会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也就是说煤矿工人不仅关心自己的收入,还关心自己劳动收入的相对值,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就会造成煤矿工人强烈的不公平感,影响工作情绪。因此坚持动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是对煤矿工人激励的有效手段,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增加煤矿工人归属感,减少不公平感,这对提升煤矿工人安全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增加安全投入,完善设施,减轻煤矿工人的疲劳程度,增加煤矿工人的安全感。
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省级政府安排配套资金、企业足额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三方共同增加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机制建设。企业自身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积极改善井下恶劣工作环境,完善配套设施,降低煤矿工人的疲劳程度,加快煤矿工人疲劳恢复速度,提高煤矿工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煤矿企业要限制超产,理性平衡效益和安全,通过开发新技术,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装备等,逐步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提升煤矿工人的安全感提供环境改造支持。
 
湖南在减少煤矿事故及其危害方面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面对数以百万计的煤矿工人对生命与健康权益、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保障的诉求,以及这种诉求得不到满足所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我们的政府毫无疑问应当对此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遏制住湖南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势头。只有建立“矿难三级防控体系”,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生命安全、社会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湖南的工业化进程才能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社会发展才可能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和谐,最终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