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提高员工安全能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作者:原长青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4月15日

        一个矿井的安全,取决于人本质上的安全,这就需要人的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体现“安全第一”  的根本,从思想到言行都符合“安全为天”  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煤矿员工队伍安全能力的基本内涵。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多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个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状态是被动的,因此,要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
        四、提高员工安全能力的途径
        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必须首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本质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员工安全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至关重要。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能力,引层员工在思想上从“要我安全”  向“我要安全”  转变。
        第二,要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源头的作用。技术能力的不足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中不可修补的缺陷。从生产方案的选择、施工措施的编写、审批、贯彻及实施,技术行为贯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刻不容缓。
        第三,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核心部分。是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的直接执行者。管理是否到位对矿井的安全与非党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出了事故要追查管理人员责任的原因。因此,要对管理岗位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提高管理岗位的竞争性,促使管理人员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同时要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规范的管理行为成为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
        第四,要提高岗位工人的操作能力。岗位工人作为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工人的操作行为规范化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由于受到井下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人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在井下往往随处可见。所以,规范各个工种岗位上每一位工人的操作行为,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生产和日常工作实际,对各岗位的每一细节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强制执行。使岗位工人明白什么样的操作行为是规范的,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通过长期的努力,促使工人从“要我安全”  到“我要安全”  转变,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总而言之,在矿井的安全生产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作为员工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各个环节中都起着各自的重要作用。实践早已证明,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脚踏实地抓好的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减少和杜绝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煤矿杂志、《安全管理方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