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企业安全管理再认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05日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平安、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安全管理有所稳定好转,但企业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多发,已成为当前安全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企业安全管理不可掉以轻心,责任终于泰山,笔者通过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的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安全管理;研究;安全管理经验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状况总体上是稳定好转。2009年,全年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到9万人以下。全年共查处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共计849万余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55万余项。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8.4%和8.8%;事故死亡率下降16.7%,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下降14.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5.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了1以下,为0.892,同比下降24.5%。危险化学品、金属与非金属矿山、铁路交通、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及火灾等事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上述2009年的安全事故数据表明,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仍然十分严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由此可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安全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降低死亡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企业安全管理绝不可掉以轻心。本文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出发,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指导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2.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变革及理论研究现状
2.1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变革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以安全生产管理价值创造和安全风险降低为核心[1],基于现代生产链管理,依托信息化流程和专业化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安全生产管理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防控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对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实现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环境的和谐,避免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及其他损失。
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最早源于全面的成本管理[2],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盈利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也日益多样化[3],开始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合理地运用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对企业机构设置与运行体制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来实施集中管理工作,逐步明确其企业安全管理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生的巨大的变革,企业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不断的引入和更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也经历了较大转变,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散安全生产管理阶段(2001年以前)、集中安全生产管理尝试阶段(2001-2003年)、集中安全生产管理发展与探索阶段(2003年以后)。
(1)从“成本管理”理念到“生产管理”理念
简单孤立地控制成本、降低价格已经不是集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其重点已逐步过度到安全生产对企业业务的可靠性、持续性和整个企业价值实现的有效保障上。相比以前,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背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更加重视满足需要、降低经营风险,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及时性。
(2)“专业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引入
我国企业将西方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中有关专业化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先进理念系统引入,从指导思想、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各个方面做出专业化安全分工,以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能力。如:安全生产链全流程管理,安全生产部门内设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务序列的建立,突出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性,企业安全管理职业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经理的作用等等。
(3)“战略性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探索
以“业主+员工”为主要操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为基础[4],创新发展出一批高质量、长期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降低同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发挥长期性的集约化优势,使企业安全管理成本和安全管理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2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二)安全管理理论的演化
有关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海因里希[5](H.W.Heinrich)在《Industry Incidents Prevention》一书中阐述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论,丹麦标准协会[6]将企业安全管理定义为:安全管理是管理危险(企业风险)的方法,这些都是以事故视角来看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着重事故后管理,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规模比较小、事故危害程度不大的小规模企业。罗云[7]认为,安全管理已经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为现代的隐患管理。L.H.Ringdahl[8]则认为,针对不同的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解不应该相同,并提出了两类安全管理的理念:一种简单地说明了安全管理的功能,适用于一般的普通中小企业;另一种强调了对安全生产的系统管理,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由此可以看出,对安全管理理解的不同源于人们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统一模式。
Papadakis、袁昌明、陈宝智、曹琦、甘心孟、吴穹、崔正斌等人从传统视角看安全管理[9-15]。Papadakis认为安全管理是决定和实施安全政策的全部管理功能,包括活动、主观行为、计划等的整个过程,它关注于技术、人和组织方面,包括组织内的所有个人的活动,这些安全管理因素往往形成了安全管理系统。袁昌明认为安全管理是研究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在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陈宝智认为,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安全管理要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安全管理还必须遵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袁昌明和陈宝智的这两种观点既强调了安全管理具有企业管理的全部功能,又强调了安全管理对象的特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安全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其他国内学者也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对安全管理的理解,把企业安全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主张采用企业管理中“协调”的观点来看待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视为对“员工”、“设备”、“环境”、“制度”构成的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中蕴涵的风险越来越大。航天、核电、民航等“高可靠性组织(high reliability organization)”和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process industry)”要求生产中的绝对安全。由此提出了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即出现了系统视角的安全管理理念。Lisa A.Ronald [16]提出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思路,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G.K.GILL [17]提出航空组织在设计安全管理系统时,安全管理系统的效能(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依赖于有效地弥漫于组织结构中的积极的安全文化,提出了通过安全文化等手段实施安全管理的观念,使企业文化观念向现代安全管理渗透。国内学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罗云提出了现代安全管理,并分析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几个主要特征;蒋友芳通过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陈宝智概括了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和通过系统方式实施安全管理的思想等等。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为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国内外安全管理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培育可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18-19],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20],以珍惜生命和健康为基点,积极培育企业职工普遍认同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理念,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促进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个职工从思想上对安全生产应高度重视,在心目中牢牢树立起“安全第一”,“人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企业中实行爱憎分明的安全奖惩制度。在我国,一些工矿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比较差,安全技能薄弱,他们是威胁安全生产的高危人群。企业应下大力气,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员工有效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从而降低甚至杜绝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全做到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