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石油物探海外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刘斌1 何勇2 杜晓林 3  来源:中石油川庆物探公司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20日

摘要:中国石油物探工程服务项目的海外业务的发展快速推进,本文在对海外石油地震勘探工程服务项目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并针对海外地震勘探工程服务项目的特点,同时给出石油物探工程服务项目企业在海外进行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该研究对促进我国石油物探企业海外项目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物探,海外,安全管理,研究
       
        1 前言
        随着我国中石油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落实,我国石油物探企业近年来海外承担的项目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物探项目作业队达60支,年累计承担海外物探项目达150余个[1]。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南美及东南亚地区。这些项目所在地社会局势不稳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石油物探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油气勘探作业时,安全风险很多, 包括施工生产安全风险、生活安全风险、政治与恐怖袭击风险等。因此,加强石油物探企业在海外项目的安全管理,确保海外项目的安全运行,是我国石油物探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物探作业是石油勘探的先期工作, 也是最先涉地区安全风险的作业。物探野外营地和施工区域大多在未开发过的原始荒漠、丛林中, 远离城镇, 交通状况较差, 生活保障供应、生产物资的运输非常困难。物探作业人员面临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袭击或交通事故等公共安全风险。物探作业中更面临着偷盗、抢劫、绑架、部落冲突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风险。如2007 年的“4. 24 惨案”, 索马里地区某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要求, 对我国在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的物探施工队发动恐怖袭击, 造成9 名员工死亡, 7 名员工被绑架。再如2011 年,中非某物探项目正在施工的地区, 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一股武装力量和未签和平协议的叛军武装冲突不断, 造成项目施工一度中断。
        本文从海外物探作业的案例进行研究,其结论有利于今后的海外物探作业在安全管理上具有指导意义
        2 风险分析
        物探作业投入的人员和设备较多,安全风险源也点多散落。目前国外地震队人员配备, 中方人员30 人左右, 当地雇员150 人以上。以陆地队为例, 设备配备包括推土机、刮路机、钻机( 震源) 等重型设备, 拉人载货的越野皮卡和中型卡车, 营房车、水罐车和油罐车等后勤生活用车。而油罐车和机动性能很好的越野皮卡车都是反政府武装重点袭击和抢劫的对象。2011 年, 苏丹南北公投期间某石油队伍在苏丹6 区的皮卡车辆多次在途中被劫。物探作业点多面广。首先, 施工作业区域较大, 一般在几百平方公里内都有作业。其次, 地震勘探施工涉及清线、测量、小折射、钻井( 震源) 、采集等多道工序。各班组分散在不同地点同时施工。这些给安全风险的防范带来很大困难。
        海外石油物探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施工安全风险、生活与应急救援落后的风险、政治与防恐怖袭击三部分。
        2.1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
        地震勘探是一项技术复杂、机械化程度高、多工种协作配合、队伍高度流动、分散的行业,在陆地的沼泽、沙漠、戈壁、江河、浅海、高原、丘陵等地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在施工作业中要使用大量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和各种运输车辆及施工机具。在队伍流动、分散作业和多工种协作配合作业、爆炸物品消耗量又大的情况下,地震勘探作业已成为多场所、多环节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险作业。
        地震勘探作业的特点是作业现场远离基地,流动作业,人、设备和材料需要长途搬迁就位,海外项目录用大量的当地驾驶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对地震勘探作业的艰苦性不了解,组织与培训上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作业环境差。我国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大都处在沙漠、戈壁或热带雨林中,这些地方的典型特点是极端气候较多,自然环境恶劣,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战争遗留物(如伊拉克南部油田还有地雷、炸弹等),会严重影响作业进度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生产设施老化,维修、保养、更新难度大。
        2.1.1高处坠落风险
        施工作业人员在搬迁与运输过程中,由于砾石易滑、临边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陡坡搬迁设施或设施不牢固或损坏、警示标识缺失等都易导致人员滑下或坠落山下,造成坡人员伤害。
        2.1.2交通运输风险
        项目所在国多为经济不发达国家,交通工具简陋、道路状况较差,交通法规不健全。还有一些国家与我国的交通规则相反,机动车靠道路左侧行驶。这些因素都导致外派人员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增加。
        2.1.3民爆物品丢失、被盗事件风险
        民爆物品丢失、被盗事件风险:在海外项目中由于所属地区的社会治安相对比国内更复杂,搬运与储存中由于爆炸物品保管不当、易造成丢失或被盗,社会危险大。
        2.1.4爆炸事故风险
        炸药、雷管违规运输,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起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垮塌区爆破容易引起飞石伤人。爆破飞石是指在爆破作业过程中从爆破点抛掷到空中或沿地面抛掷的杂物、泥土、砂石等物质。爆破飞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机器设备破损等方面,而其中的人员伤亡是爆破飞石的最大危害。飞石是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的重要危害之一。由于爆破飞石飞行方向无法预测,飞行距离难以准确计算,往往会给爆区附近的人员、建筑物及设备等造成严重威胁[5];由于雷管受热带地区的雷电、人体静电、冲突地区复杂电网的感应电、含辐射感应电、杂散电流等都易导致电雷管早爆误爆。这类事故也时有发生。
        2.1.5火灾事故风险
        在丛林区与草原地区施工,由于CT钻机作业需要大量使用汽油,而汽油的暴露时间长、违规存放、员工违规动火、吸烟、做饭用火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2.1.6动物伤害风险
        热带雨林或山区,区内蛇、毒虫(蜂)、食肉动物较多,作业人员易被蛇、毒虫(蜂)咬伤和蜇伤,造成人员伤害。
        2.1.7中暑与疾病
        沙漠、戈壁施工时,施工人员长时间在烈日与高温天气下作业,由于高温环境加上太阳热辐射线对大脑的作用,极易发生中暑,中暑不但严重地影响工作,而且对其身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国内物探企业作业经常发生工作人员中暑事件。发生伤寒、感冒等常见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造成人员伤亡。
       
        2.1.8触电
        物探作业海外项目普遍存在自建营地和办公场所。由于电器漏电、营地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电线过载造引发触电火灾。
        2.1.8自然气候风险
        它包括恶劣的气候条件、恶劣的地理条件和热带疾病等。工程所在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是工程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暴雨、飓风、泥石流、洪水、海啸、地震等通常会给工程项目本身以及项目人员带来重大的损失。当项目所在国地处热带地区时,由于环境潮湿、蚊虫肆虐,还经常会导致一些热带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出血热以及很多不知名的疾病)广泛流传,甚至波及全部项目组成员。近来年就已发生过物探施工队受到自然灾害袭击导致10人以上的员工死亡事故。
        2.2生活与救援落后的风险
        2.2.1应急救援落后
        我国的海外石油物探项目大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其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大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医疗设施和服务很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健全,后勤补给困难。承建的海外工程项目现场人员生病后,当地医院无法提供充足的药品和及时的救治,在救治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缺乏严格的消毒程序,在打针、输液、输血等过程中造成感染的事故时有发生如:非洲地区的生活环境较差,天气燥热、沙尘弥漫、蚊虫肆虐、水电缺乏、物品短缺,疟疾、霍乱和伤寒等流行病横行,再加上交通事故高发、部族宗教冲突频繁以及抢劫绑架等因素,直接影响国外人员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2.2.2食品卫生差
        野外施工人员用餐分散,由于对当地食品安全性认识不全,野外生产班组对食品保管不善,使员工发生食物中毒。高温地区食物易发生变质,采购食物不当,消毒不严格,导致人员食物中毒。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