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0月14日

摘要:铅酸蓄电池的组成成分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当其作为商品进入流通、使用和报废处置等环节时若对其使用、管理不当即会形成外部失效。而外部失效一旦从潜在失效转化为实际失效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则必然产生。因而,对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 外部失效 风险分析

  前言: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通讯等行业,为设备提供启动、动力或照明电源。其中大部分是普通干荷电电池、阀控电池,少部分是全密封免维护蓄电池。

  在铅酸蓄电池的组成中,属于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占据了较大份额。其中,浓度为37%左右的稀硫酸占电池总重量的15%,含铅物质占75%以上,分别以金属铅(极柱、汇流排、板栅、负极板活性物质)和Pb2(正极板活性物质)的形态存于电池之中。因而在铅酸蓄电池的运输(搬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当控制措施失效时对人员和环境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对于带液出厂的蓄电池,由于其稀硫酸的存在则被规定为危险货物〔《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编号:81530〕和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编号81530〕。据业内人士统计,2006年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约为7241.4万KVAh。假若铅酸蓄电池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0%的幅度,则到2010年,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将超过10000万KVAh。这一巨大数量的铅酸蓄电池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使用或报废环节后,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加大。为了消除或降低铅酸蓄电池在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危害,生产企业有责任对企业之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外部失效风险进行分析,对本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用户施加影响,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铅酸蓄电池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1. 外部失效风险分析

1.1运输(搬运)和储存环节控制失效的风险

  铅酸蓄电池中的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包装在塑壳或胶壳之中,正常状态下不会产生暴露或泄漏,对人员安全和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是,如果作业人员发生失误后,则会将电池的外壳损坏,其中的含铅物质、稀硫酸电解液将会造成土壤或水体的污染;假若人员接触电解液后会引起灼伤。由于电池在运输或储存环节较难发生批量粉碎性解体,因而电池中有害物质对土壤或水体的污染将是局部的和较轻的。目前,国家对危险货物的运输采取了强势的管理措施,从准运资质、运管资质、车辆检验到事故应急等环节强化了管理与控制,因而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与污染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1.2使用环节控制失效的风险

  使用环节的控制失效多见于电池在添加纯水操作时的过量充装或电池破裂、倾覆等情况下。此时,酸性电解液会溢出或渗漏,将会对土壤或水体产生轻微污染。当电池碎裂后将会有部分含铅物质洒落,也将会产生轻度污染。

  另外,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有少量硫酸雾溢出,对通风不良的局部小环境有轻度污染。

1.3废弃处置控制失效的风险

  铅酸蓄电池的废弃处置是对安全和环境产生风险较大的环节,主要表现为:

1.3.1电池在失去使用功能后随意丢弃。由于金属铅和塑料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供应商或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普遍回收废弃的蓄电池。所以,因为随意丢弃而带来的污染或灼伤现象较少发生,但是还不能完全排除少数人偶尔为之的可能。

1.3.2拆解过程中含铅物质和酸性电解液洒落。这是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假若废旧电池处置单位忽视了含铅物质和酸性电解液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就会造成此种现象发生。目前,我国控制报废电池的回收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蓄电池生产企业未实施报废电池的召回处置。因而,随意拆解报废电池,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的现象多见于散落于城镇、乡村的不具备危险固废处置资质的废旧物资回收户。

1.3.3倾倒废酸液时的灼伤。此种行为由于在处置废弃蓄电池时是频繁发生的行为,因而当作业人员防护不当时易造成皮肤的灼伤,最严重的程度是眼睛角膜的灼伤。但由于电解液的含酸浓度一般在37%左右,短时间与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皮肤局部潮红;但不会引起皮疹或水泡。进入眼内后由于酸液的刺激作用,泪腺大量分泌眼泪,会将酸性物质稀释并冲出,其不适感在十几分钟内消失,对视力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当现场有清洁水源时,及时冲洗后,灼伤的症状将是较轻的。但是,出于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目的,必须要求其佩戴防护眼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