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1日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本公司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救援行动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实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导则》等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发生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主、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与厂内机动车辆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

1.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贯彻单位自救和社会自救相结合的原则。

1.5 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公司现有特种设备有锅炉(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台,压力容器**台(气瓶**个),压力管道**条,起重机械(单/双梁吊、双梁抓斗、电动葫芦)**台,厂内机动车辆(叉车)**台。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救援工作,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和组织,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指挥部设在公司生产部(调度室)。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总指挥: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总指挥:分管设备的副经理

成    员:机动科、安环科、生产科、保卫科、厂办、党办

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总指挥(副总指挥)职责:宣布启动预案,指挥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公司经理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汇报,在紧急情况时下达撤离岗位人员的命令;在恢复正常状态时下达终止应急救援工作命令。

(2)指挥部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专业救援队伍, 召集抢救人员,组织现场抢救工作;制定、审查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审定、签发事故报告。

(3)调查小组职责: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事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事故应急指挥部,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初始数据;负责搜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人证和资料;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及危害程度的认定工作并通知有关单位,对发生事故的设备的安装、使用及操作人员的资格证件等予以查封。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作好事故调查工作。配合国家相关机构对设备本体安全性能及破坏程度的检验、检测及鉴定工作。

(4)抢险抢修组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做好设备设施抢修准备工作,组织对建筑物、设备设施破坏情况的调查,对受损建筑物、设备设施检修检查,确定其破坏程度,提出修复方案,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5)生产保障组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合理安排运行方案,为抢修抢险组的工作提供方便;制定和实施事故状态下的生产方案,尽量减少事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保证人员安全和公司生产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事故后的生产恢复。

(6)安全保卫组职责:负责提出并划定事故的高危险区、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护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摄录像和拍照,并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负责事故现场的勘察和交通管制;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保护、维护事发现场和区域治安交通秩序稳定;清理事故现场内的无关人员。

(7)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救援人员及车辆的组织调遣;负责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协调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安抚;协调组织调度应急救援所需的器材、药品等急救物资;

3、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做了以下基本预测。

3.1起重机(电动葫芦)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击等,占全部起重机伤害事故的87%,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约占64%。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

3.1.1 碰撞挤压事故

(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4)在巡检或维修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大部份在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3.1.2  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桥箱、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

3.1.3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3.1.4 起重机折断、倒塌事故

起重机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支腿折断或电动葫芦的小车翼板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3.1.5  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司机碰触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

3.2压力容器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容器为储气罐,可能发生的事故为爆炸。主要原因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

①容器结构不合理,设计计算有误,粗制滥造、错用材料、强度不足等,尤其是焊缝质量低劣,没有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②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安装附件规格不对、质量不好。

③运行中超压、超负荷、超温。

④没有执行定期检验制度。

3.3压力管道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管道为天然气输送管道,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主要发生的原因:

(1)贮气管道的阀门、法兰以及容器的焊缝、接口等部位因失修、修理过程不当或质量故障发生煤气泄漏,导致燃烧、爆炸。

(2)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发生管道泄漏,导致燃烧、爆炸。

3.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主要有机动车辆侧翻、碰撞以及所载货物造成的砸伤事故。主要发生的原因:

(1)机动车辆侧翻对驾驶员及周围人员造成的人体伤害事故,主要是驾驶员的违章驾驶,在车辆转弯时行驶速度较快造成。

(2)机动车辆碰撞人员或设备造成人员的伤害或设备的损坏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驾驶、机动车辆制动失灵的原因造成。

(3)机动车辆所载货物坠落造成人员砸伤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操作、货物码放不合理的原因造成。

4、特种设备的监控措施

(1)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实施;

(2)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及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订、完善本单位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4)及时办理使用登记,保证特种设备登记率达100%;

(5)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

(7)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10)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

(11)应对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5、应急响应

5.1特种设备事故报告

当特种设备突发事故时,现场责任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告提供便利,不得阻拦,严禁谎报。

5.2事故处置方法

特种设备发生危险状态时,第一响应,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5.2.1 起重设备(电动葫芦)的应急处置

(1)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②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③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④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2)起重机折断、倒塌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④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⑤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3)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①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②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4)起重机漏电、触电

①切断电源。抢修抢险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②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③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④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⑤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5)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注意着火的油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⑥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2.2压力容器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5.2.3压力管道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5.2.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④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⑤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3安全防护

参加应急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救援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1)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2)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6.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列表或台账。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6.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

6.4 培训和演练

6.4.1  应急救援培训

(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对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

(2)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能力。

6.4.2  演习(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

(3)根据演练后实际情况,提出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

6.5  其他保障

(1)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2)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3)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理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所属单位或当事人应对所发生事故的经过写出报告,由机动部会同生产、技术及相关部门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作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对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做好结案处理工作。

(2)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对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教育。

(3)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必须由有质监部门核准的有资质的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公司应当予以报废。

(4)事故救援结束后,公司应当做好善后事宜,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7.2事故调查处理

7.2.1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7.2.2 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7.2.3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1)特种设备的生产档案资料。特种设备的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特种设备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7.2.4 现场调查

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边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

(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

①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②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③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④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8、奖励与责任追究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

8.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8.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误报重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履行职责或者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以及扰乱、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本公司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救援行动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实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导则》等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发生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主、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与厂内机动车辆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

1.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贯彻单位自救和社会自救相结合的原则。

1.5 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公司现有特种设备有锅炉(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台,压力容器**台(气瓶**个),压力管道**条,起重机械(单/双梁吊、双梁抓斗、电动葫芦)**台,厂内机动车辆(叉车)**台。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救援工作,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和组织,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指挥部设在公司生产部(调度室)。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总指挥: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总指挥:分管设备的副经理

成    员:机动科、安环科、生产科、保卫科、厂办、党办

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总指挥(副总指挥)职责:宣布启动预案,指挥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公司经理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汇报,在紧急情况时下达撤离岗位人员的命令;在恢复正常状态时下达终止应急救援工作命令。

(2)指挥部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专业救援队伍, 召集抢救人员,组织现场抢救工作;制定、审查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审定、签发事故报告。

(3)调查小组职责: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事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事故应急指挥部,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初始数据;负责搜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人证和资料;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及危害程度的认定工作并通知有关单位,对发生事故的设备的安装、使用及操作人员的资格证件等予以查封。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作好事故调查工作。配合国家相关机构对设备本体安全性能及破坏程度的检验、检测及鉴定工作。

(4)抢险抢修组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做好设备设施抢修准备工作,组织对建筑物、设备设施破坏情况的调查,对受损建筑物、设备设施检修检查,确定其破坏程度,提出修复方案,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5)生产保障组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合理安排运行方案,为抢修抢险组的工作提供方便;制定和实施事故状态下的生产方案,尽量减少事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保证人员安全和公司生产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事故后的生产恢复。

(6)安全保卫组职责:负责提出并划定事故的高危险区、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护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摄录像和拍照,并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负责事故现场的勘察和交通管制;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保护、维护事发现场和区域治安交通秩序稳定;清理事故现场内的无关人员。

(7)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救援人员及车辆的组织调遣;负责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协调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安抚;协调组织调度应急救援所需的器材、药品等急救物资;

3、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做了以下基本预测。

3.1起重机(电动葫芦)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击等,占全部起重机伤害事故的87%,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约占64%。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

3.1.1

碰撞挤压事故

(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4)在巡检或维修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大部份在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3.1.2

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桥箱、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

3.1.3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3.1.4

起重机折断、倒塌事故

起重机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支腿折断或电动葫芦的小车翼板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3.1.5

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司机碰触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

3.2压力容器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容器为储气罐,可能发生的事故为爆炸。主要原因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

①容器结构不合理,设计计算有误,粗制滥造、错用材料、强度不足等,尤其是焊缝质量低劣,没有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②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安装附件规格不对、质量不好。

③运行中超压、超负荷、超温。

④没有执行定期检验制度。

3.3压力管道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压力管道为天然气输送管道,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主要发生的原因:

(1)贮气管道的阀门、法兰以及容器的焊缝、接口等部位因失修、修理过程不当或质量故障发生煤气泄漏,导致燃烧、爆炸。

(2)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发生管道泄漏,导致燃烧、爆炸。

3.4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主要有机动车辆侧翻、碰撞以及所载货物造成的砸伤事故。主要发生的原因:

(1)机动车辆侧翻对驾驶员及周围人员造成的人体伤害事故,主要是驾驶员的违章驾驶,在车辆转弯时行驶速度较快造成。

(2)机动车辆碰撞人员或设备造成人员的伤害或设备的损坏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驾驶、机动车辆制动失灵的原因造成。

(3)机动车辆所载货物坠落造成人员砸伤事故,主要是驾驶员违章操作、货物码放不合理的原因造成。

4、特种设备的监控措施

(1)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实施;

(2)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及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订、完善本单位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4)及时办理使用登记,保证特种设备登记率达100%;

(5)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

(7)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10)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

(11)应对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5、应急响应

5.1特种设备事故报告

当特种设备突发事故时,现场责任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告提供便利,不得阻拦,严禁谎报。

5.2事故处置方法

特种设备发生危险状态时,第一响应,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5.2.1

起重设备(电动葫芦)的应急处置

(1)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②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③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④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2)起重机折断、倒塌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④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⑤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3)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①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②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4)起重机漏电、触电

①切断电源。抢修抢险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②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③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

④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⑤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5)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注意着火的油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⑥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2.2

压力容器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5.2.3

压力管道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⑤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5.2.4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应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④抢险救人时,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⑤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3安全防护

参加应急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救援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1)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

(2)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6.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列表或台账。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6.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

6.4 培训和演练

6.4.1

应急救援培训

(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对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

(2)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能力。

6.4.2

演习(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

(3)根据演练后实际情况,提出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

6.5  其他保障

(1)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2)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3)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理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所属单位或当事人应对所发生事故的经过写出报告,由机动部会同生产、技术及相关部门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作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对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做好结案处理工作。

(2)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对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教育。

(3)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必须由有质监部门核准的有资质的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公司应当予以报废。

(4)事故救援结束后,公司应当做好善后事宜,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7.2事故调查处理

7.2.1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7.2.2

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7.2.3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1)特种设备的生产档案资料。特种设备的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特种设备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7.2.4

现场调查

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边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

(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

①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②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③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④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8、奖励与责任追究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

8.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8.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误报重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履行职责或者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以及扰乱、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