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5月22日

  一、提升安全素养,增强员工的执行力。
  首先,要着力培养员工的执行意识,空谈误事,实干兴企。作为经济组织当中的一员,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完成本岗位赋予的职责。在这其中,每位员工不仅要通过执行制度来完善制度,还要善于把镜子转向自己,经常性地反思自己,问问已经做了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自觉地养成执行的意识,实现由“外界施压、被动接受”向“自我加压、自我管理”转变。
  其次,要提高员工的执行技能,一方面要“因岗施教”。不同岗位的员工所需的执行技能是不同的,由于先天差异性,从事同一类工作的员工,其执行技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别。因此对中、高层员工应偏重于管理方面的技能培养,对于基层员工,则应更多地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培训员工的执行技能要“着眼长远”。必须进一步加大员工执行技能的培养力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在提高不同岗位的关键性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三,要提升员工的执行意愿。员工的执行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而员工对企业是否满意,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提升员工的执行意愿,要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开始。通过把人本观念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从精神、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维护入手,建立健全具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分配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改善员工福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形成安全文化中的执行文化。
  二、科学规范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以此保持安全局面的长期稳定。除了作为执行主体的人之外,作为执行客体的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理顺,增实增强制度的渗透力和约束力。
  要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的情况屡屡出现,这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员工执行意识的淡薄,缺乏对制度的敬畏。而另一方面,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要基于严格执行制度的理性角度,从基层单位、基层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入手,辩证地、系统地思考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深刻分析和研究解决制度之间的衔接和互补,通过调查研究,规避制度自身引发违章的诱因,根除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从而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信任度。
  要严谨制度设计。安全包含着生产运输的每个环节,制度设计必须做到严谨科学、具体细致。在制度设计前,要充分运用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广泛征集意见,认真听取各方观点,为制度设计构勒框架、确定方向,并对与新的制度有横向联系的规定进行考察,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在制度设计中,要借鉴绩效考评的思维模式,细化具体的操作环节,对“如何做、做到怎样”,提出明确的要求,对违反制度情况作出详尽的制度安排,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度完成后,要在试行的基础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制度加以完善,消除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应有的阻力和抗力,提高制度落实的效果。
  要加大奖惩力度。个体行为的规范性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外在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内在自觉的激发。惩罚是为了制约,奖励是出于激发。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必然淡化奖励的驱动力;只有惩罚而没有奖励,则必然导致权和利的失衡。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应当做到有奖有惩、奖罚分明,既要加大惩罚力度,也要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重罚,对于遵守规章制度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以此倡导遵章守纪,遏止违章现象的蔓延,促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三、建立联动机制,解决好安全文化的相溶性问题。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溶共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中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以深化体系运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实施管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作为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共同任务,有效消除那种“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某一管理部门,某一管理层面的事”的错误认识,使安全文化建设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