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武冈市乙家槽煤矿“9.8”顶板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10日

  2、矿井生产系统

  原乙家槽煤矿区域正在按照批准的技术改造设计进行施工,原竹山湾煤矿东翼正在与后期风井贯通施工,西面正在与原乙家槽煤矿贯通施工,同时进行巷道扩刷和维修。原竹山湾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标高+448m,坡度22°,落底+427m,斜长56m;风井标高为+493.9m,落底+474.3m,坡度14°,斜长81m。

  3、矿井作业制度

  矿井采用二班作业制:一班,8时-16时;二班,16时-24时。

  ㈢事故地点概况

  事故地点发生在原竹山湾煤矿一水平运输大巷与三石门交岔点往里100m处。

  一水平运输大巷于2004年完成,沿3煤顶板(黑色页岩或砂质泥岩)布置,标高为+420m,全长450m,为梯形木棚支护,巷道断面为:上宽1.3m、下宽1.7m、高1.6m,支护材料为φ0.12~0.16m的圆木,棚距0.8m。因巷道失修,变形严重,部分地段巷道高仅1.3m,宽1.3m,多处支架腐朽。9月6日,一水平运输大巷与三石门交岔点往里100m处顶板来压,断梁折柱严重。9月8日,矿方安排专人到事故地点进行维修。维修前没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该巷道作为矿井技改后的回风巷,目前正在与风井进行贯通掘进工作。(详见附件4:事故现场示意图)

  三、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㈠事故发生经过

  2009年9月8日8时,原竹山湾煤矿生产副矿长蒋时忠主持召开了进班会。当班下井16人:一水平运输大巷掘进6人,一水平三石门维修3人,一水平运输大巷维修4人:班长肖顺良、莫红义、肖顺清、谭志勇,管理人员3人:生产副矿长蒋时忠、当班值班长曾广春、瓦检员黎春林。  

  11时,肖顺良等四人在地面准备好支护材料后开始下井。到达一水平运输大巷后,谭志勇推着材料车走在最前面,莫红义、肖顺清和肖顺良三人与谭志勇相距20m依次跟进。

  11时30分,莫红义走到与三石门交岔口往前约80m处,突然听到前面传来矸石垮落的响声,莫红义等三人立即跑上前去,发现谭志勇倒在地上,头部被一根支架顶梁和矸石压住(最大的一块约100kg),身体只有腰部以下露在矸石外面,所推的矿车冲到了跨落处前方。

  ㈡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肖顺良、莫红义和肖顺清三人立即进行救援,先搬开压在谭志勇身上的石头和支架,11时40分将压在志勇身上的石头和支架全部搬开,把谭志勇扶起。检查发现谭志勇头部流血,已经不能说话。随后,由肖顺良、肖顺清在原地看护,由莫红义去外面叫人参与抢救,12时,安全副矿长王传政带着人员赶到现场,将谭志勇送往武冈市人民医院抢救,谭志勇在送经医院途中死亡。至此事故抢救结束。

  四、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

  本次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详见附件1),直接经济损失26.98万元(详见附件3)。

  五、事故原因及性质

  ㈠事故直接原因

  1、事故地点顶板为黑色页岩或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低,且巷道变形失修,木支架腐朽,断梁折柱严重,顶板具有极大的冒落危险性。

  2、小工谭志勇推车速度过快,没有观察巷道前方支架情况,矿车碰撞折断的顶梁引起冒顶,被冒落的矸石压埋致死。

  ㈡事故间接原因

  1、矿井顶板管理和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运输大巷设计断面过小,仍使用支撑力小的木支护;二是对事故地点巷道变形、支架腐朽且出现断梁折柱没有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扩刷巷道;三是运输大巷中部已经出现严重的断梁折柱,仍安排人员进入运输大巷当头掘进作业;四是事故当班没有矿级领导下井带班。

  2、技术管理不到位。对运输大巷维修没有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乙家槽煤矿和被整合的竹山湾煤矿仍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各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且瓦斯检查员和安全员数量不足,没有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

  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一是安全副矿长和生产副矿长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已过有效期;二是新入矿工人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72小时强制培训,培训内容不全,没有进行考试;三是在职职工轮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全,造成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作业。

  ㈢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