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NSE管理体系在基层站队的推广与应用探索——认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做到全员参与 (3)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6日

本网据(安全、健康和环境)报道:

2.1 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认真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基层站队应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流程,成立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HSE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应首先着眼于防范,依据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不间断地组织识别作业活动和设备的危害因素和隐患,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其次,评价小组围绕HSE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按不同的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建档,做到全面统筹、限期整改、定期检查。对某些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项目,按照体系的要求,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2.2 坚持会员参与的原则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与是关键。因此,培训推广小组要经常深入班组,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让所有的员工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确认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发动全员参与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员工明确本岗位的职责;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以及危害的程度,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作业前,让员工亲自参与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不仅体现了体系的管理思想,而且可以强化和提高员工的SHE素质。

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有可操作性,才能为制定运行控制文件、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提供科学依据。

2.4 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

正确的识别方法是能否识别出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的关键。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符合法规的要求,等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