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用户的安全意识与网络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5月17日

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具体而言,网络安全要: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商业秘密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及不可抵赖;控制不健康的内容或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避免国家机密泄漏等。
 在信息时代, 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庞大的信息共享系统的互联网, 其安全要求主要有两个: 完整性和可用性。可用性要求用户一旦需要, 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网, 没有机密性要求。当然, 有的信息是付费以后能调用的, 这种系统具有鉴别要求。
互联网作为开放网, 不提供保密服务, 这一点使互联网具有许多新特点:
    (1)互联网是无中心网, 再生能力很强。
    一个局部的破坏, 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 互联网特别能适应战争环境。这也许是美国军方重新重视互联网的原因之一。
    (2)互联网可实现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服务。
    互联网提供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全球浏览(WWW),以及多媒体、移动通信等服务, 正在实现一次通信(信息)革命,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国际互联网存在一些问题, 但仍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发展异常迅猛。
    (3)互联网一般分为外部网和内部网。
    从安全保密的角度来看, 互联网的安全主要指内部网(Intranet)的安全, 因此其安全保密系统要靠内部网的安全保密技术来实现, 并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联接处用防火墙(firewall)技术隔离, 以确保内部网的安全.
    (4)互联网的用户主体是个人。
个人化通信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 推动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计算机网和互联网会并存发展,
二、破坏网络安全的因素。
破坏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
1。物理上的。
 从物理上讲,网络安全是脆弱的。就如通信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网络涉及的设备分布极为广泛,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可能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锁的地方的设施,包括有线通讯线,电话线,局域网,远程网等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业务的中断,如果是包含数据的软盘,光碟,主机等被盗,更会引起数据的丢失和泄漏。
物理上的安全涉及警卫系统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本文不作深入的分析。
2。技术上的。
 封闭的系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本文涉及的系统都是要和外系统进行交互的,即外系统可以读写系统内的资源,或者进行远程控制。当然,这一切都要求是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如何进行控制?一方面,系统必须提供一定的途径以许可外系统的访问;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访问进行控制。如果控制技术本身有缺陷,就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著名的Nescape,MicrosoftNT,Java等各种在网络上广泛应用的技术都存在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即使控制技术本身并无缺陷,在选用控制系统时还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控制太严,合法用户的正常使用将受到影响;控制太松,就会有漏洞。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管理上的。
 (该领域不熟悉,此处略去,请参阅其他资料:)
4。用户意识。
 这是本文的重点。
 大多数系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个合法的用户在系统内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以避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某些破坏。然而,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用户自己来完成,比如:
 1)密码控制。
 一个合理的要求是,由用户来管理自己的登录密码。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改用户的密码,但不能读取用户的密码。用户必须对自己密码的安全性,保密性负责。一个不好的(或称为不安全的)密码事实上不能起到密码的作用。在下面的分析中,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样,如果不能保证密码的保密性,自然密码也是虚设。
 2)文件管理。
 用户对自己的文件必须负责。对于一般的系统和应用,文件的创建者拥有对文件的全部权限,包括将权限分配给他人的权限。如果缺省设置是文件创建后,仅有文件创建者拥有对文件的权限,其他人必须显式得到权限分配,问题会小些。然而,多数系统(比如Microsoft Windows)对文件权限的设置是:只要没有显式的限制,都是可以访问的。这样,对文件访问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交给了用户自己管理。
 3)运行安全的程序。
 目前在系统一级上,尚无对病毒的有效控制。什么程序是安全的,什么程序是可能包含病毒的,只能由用户自己判断。一个用户只要有写文件,运行文件的权利,就有可能无意中给系统装上木马程序。
 4)保持警惕。
 这两年,电子邮件病毒日益猖獗。同前一个问题一样,电子邮件的安全也只能由用户自己控制。在浏览网页时,也可能遇上陷阱,这些都要求用户保持警惕。
三、木桶效应
 在继续讨论之前,先介绍一个概念:木桶效应。
 早些时候,以及现在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一种用木头做得桶。桶的底部是一个圆片,四周是一些长木片围在圆片周围,用铁丝或藤条固定。如果长木片的长度是不同的,木桶的装水量是多少?是由最长的,还是最短的那片木片决定的?
 物理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安全措施都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不过,用户的安全意识是木桶中最短的那片木片。以下的分析或许可以帮助理解这个结论。
四、实际情况。
1)密码。
 在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有最短长度限制,从系统的角度作了部分安全工作。不过,如果用户坚持短密码,多次输入后,系统让步了!这且不论。UNIX系统中,可作为密码字符的共有95个,7位密码的总量是95*95*95*95*95*95*95=69,833,729,609,375(69万亿)。而多数用户在选择密码时,喜欢选择常用的单词,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些简单的变换。若常用的单词有10000个,逆序,附加一两个数字等变换方法假定有1000种,那么总共的密码量是10000*1000=10,000,000(1000万)。仅有全部密码总量的不足十万分之一。用每秒可试10000次的机器进行穷举,前者要用221年,后者只要17分钟。
2)文件。
 随便找台机子试试,只要你能进去,里面的文件一般都没有什么保护,即没有访问的权限设置,也没有加密。备份的情况要好一些。
3)运行程序。
 就现在的国情来说,除了一些主要的软件外,机器上一般还充斥着各种各样非正规渠道的程序,包括D版盘上的,也有从网上Down的。注意一点的,还经常用查毒软件查查,不过能保证在运行每个程序之前都查一遍的绝对是少数。那些不太注意的,就是兼容并包了。
4)警惕性。
 至于电子邮件,觉得可疑就删掉吗?别开玩笑了,怎么能不看看内容呢?
 安全系统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遭到攻击,即便有很好的安全管理软件,有强度很高的加密算法,用户不使用,不设密码,还不是白搭。
有相当一部分攻击就是从用户入手的。先破解一个用户的账号,在通过这个账号破解系统管理员的,或者直接进行破坏,如果该用户权限较高的话。
五、结论
   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达些防范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 在看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 而更重要的是对该网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 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 进行综合评估, 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涉及立法、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 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以及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也有物更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 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
 
  由于中国的网络刚起步,很多方面都有待改进。对于局域网的安全来说,可以从物理上,技术上,管理上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几个方面入手。前两点需要广泛的支持,一般不是某个局域网能够单独解决的。至于管理上,最容易而且最有效的应该是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由整个局域网的全部用户共同负责网络安全,而不是依靠网络管理员一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