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矿安全管理对策体系设计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5月19日

        二、煤尘爆炸事故管理对策
        煤尘是矿井下任何工作地点和地面井口房等处所具有的一种有害介质,也是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危害是能引起尘肺病和造成爆炸事故。
        随矿井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尘的生成和分散都将显苦增多,其危害性也就更为严重,有效的防尘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
        1.减尘。减尘措施是在采掘工作中减少煤尘的发生量,从而减少井下空气中的煤尘含量。这是防尘技术措施中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具体方法有煤层注水和向采面喷水预湿煤体。
        2.降低浮尘和清除落尘。在采取其它措施的基础上,定期清扫清洗沉积在巷道壁上和支架上的落尘,是防止煤尘再次飞扬形成煤尘爆炸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冲洗煤尘可由防尘洒水管理系统供水。
        3.采用落煤地点自动喷水和回风巷喷水雾相结合,尽快减少空气中的煤尘。4.正确合理地计算和分配风量,使各采掘工作面、硐室部有足够的风量,既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5.加强局扇管理和风筒的维修,防止风筒大量漏风,保证推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6,保证通风构筑物的质量和正确选择构筑物的位置,并加强支护管理,防止大量漏风。
        7.煤层倾角大于12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上行风。
        三、自然发火事故管理对策
        (一)选择正确的开采方法
        (1)采用岩石集中巷和岩石上山。如果把集中巷和上山布置在煤层里,则一是要留下大量的护巷煤柱;二是煤层受到严重的切割,其后果是增大了煤层与空气接触的暴露面积,煤柱容易受压破碎,自然发火率必定提高。因此,为防止自然火灾,尽可能采用岩石上山。
        (2)区段巷道采用重叠布置。近水平或缓斜厚煤层分层开采,区段巷道的布置有内错和外错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布置方法对防止采区自然发火都带来一些不利条件。而各分层乎巷沿铅垂线重叠布置可以减少煤柱尺寸或不留煤柱,消除了内错式布置所造成的贮热易燃隅角带和外错布置形式的工作面顶板虚实交接矿压大、顶板破碎易自然的缺点。
        (3)区段巷道分层分掘布置。
        (4)合理的采煤方法。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避免落垛式、仓式、巷道长壁式等大量遗留碎煤和漏风难以杜绝极易酿成自然火灾的老式采煤方法。
        (5)大力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及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
        {二)加强火灾预测工作
        加强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将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这是预防火灾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
        (三)预防性窟浆
        预防性灌浆就是将不燃性固体材料按一定比例与水配合制成泥浆,然后利用高度差将泥浆送至可能发生自然的地点。泥浆中的固体物沉淀下来覆盖在煤层表面,以隔绝氧气。另外,固体物也有利于形成再生顶板,增加严密性,防止漏风。
        (四)均压防灭火
        均压防灭火原理是利用凋压技术,减小采空区进、回风两端的压差,减少漏风,断绝供氧条件,从而破坏煤炭自燃和火灾持续的条件,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五)阻化剂防灭火
        它是采用一种或几种介质的溶液或乳蚀液喷洒在煤柱壁上或灌注到采空区等易于自然的地点,以隔绝煤的氧化能力,阻止其氧化过程,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六)注氮防灭火工艺
        其主要机理是:采空区遗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煤的氧化自然速率主要取决于煤的温度和它所处的环境空气中折含的氧浓度,其速率与两者成正比,而且,即使在同一温度下,煤与周围空气中所含的氧浓度降低,氧化自燃速率缓慢。当氧浓度降低至5%-Io%时,煤的氧化自燃过程趋于窒熄。或者停滞状态。通过注氮管路向氧化自燃区域注入氮气,必会使氧比自燃减慢,促使煤的自然向逆向发展,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七)加强火区管理
        加强火区管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四、外源火灾事故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与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m。
        3.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4,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焰火或用火炉取暖。
        6.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7.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8.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9.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碉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轨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矿井预防相处理计划中有明确规定。
        第三节  运提系统安全管理对策设计
        矿山运输系统承担运输原材料、设备、人员、工具以及大量原煤的任务。在现代化矿井中,煤矿生产的任一环节都离不开运提系统。运提系统是矿山正常生产的保障和后备力量,其安全程度的大小与全矿的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一、井下电机车撞压伤人事故管理对策
        井下电机车具有可靠的防爆性能,但由于其运行速度过快或制动闸失灵等原因容易出现机车挤压伤人等情况,为此,制订关于电机车挤压伤人的安全管理对策如下,1.井下电机车必须配有前后红灯,要求司机开车前亮红灯。
        2,井下电机车有合格的警铃,运行时必须首先敲响警铃,转弯时应提前敲响警铃。3.严格司机上岗制度。任何一名司机都要严格训练,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4.电机车司机在操作时,严禁将头探出机仓外。
        5.为严格执行各项保险制度,开车前电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和撤砂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不得使用该机车。
        6.为防止制动系统失控,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机车电源,将控制手把取下管好,扳紧车闸。
        7.需要紧急刹车时,必须手闸与电闸同时使用。
        8.机车运行时,除尾部挂虹灯外,还应挂上“严禁蹬钩爬车”的木牌。
        9.电机车正常运行速度不大于4m/s
        10.井下电机车安装信号闭锁装置,有效防止机车相撞。
        11.严格机车运行制度,同一区段轨道上,禁止行驶非机动车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