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 操作票任务、操作项目涂改致使票面模糊不清者。
3.11.6 已执行的操作票遗失者(按漏票考核)。
3.11.7 未按操作票的规定时间填写有关时间(操作日期、发令时间、始时间、操作时间、终了时间)及未填写已执行“√”标号,未加盖相应印章者。
3.11.8 操作票由机、炉、电专业更换和保存,用过的操作票保存三个月,每月进行一次操作票合格率的统计和结果上报。
3.12 值班员操作规定。
3.12.1 重大操作必须由值长、主值监护,电气主管在场监督、把关。
3.12.2 重大试验由本专业主管或副主任主持。
3.12.3 并网由主副值操作,值长监护,本专业主管监督、把关。
3.12.4 厂用系统由巡检操作员操作,主副值监护,值长监督、把关。
3.12.5 巡检员未经考试合格,不得进行跨专业的操作。
4 电气操作录音管理的规定
4.1 电气操作用录音是检查操作监护制度执行情况的一种手段。
4.2 电气操作用录音机是根据中电投集团风电场的要求,同时吸收兄弟单位使用的经验,在风电场内的重大电气操作中使用,它可以有效的防止操作监护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
4.3 各级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其规定,确实保证倒闸操作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4.4 凡主控室风机启、停,线路、变压器及母线停送电及复杂的倒闸操作,
4.5 每月抽查一次,部门每月检查四次,以检查操作监护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纳入月度考核之中。
4.6 值长、各岗位主值应加强对操作录音的使用监督检查,发现不按规定执行者,应纳入值内月度考核之中。
5 电气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管理的规定
5.1 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使用、维护管理规定:
5.2.1 短路接地线按配电室设备专用配置编号;在指定的安全用具柜内对号入座,存放保管;部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5.1.2 短路接地线的存放数量和装设数量,应按值移交,必须交接清楚;对已装设的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应在专用的登记本上做好详细记录,并在值长电脑日志或值长值班记录本上做好运行交待记录。
5.1.3 对已装设两组以上的短路接地线和接地刀闸,应在主值电脑日志、岗位值班记录本上写明工作票号和该工作票上已做的短路接地线或接地刀闸的编号、数量和地点,在交接班中还应进行口头交代。
5.1.4 交接班检查、巡回检查中,对安全用具柜内指定存放的短路接地线是否对号入座,完整无缺;及设备、系统装设的接地线列为检查项目之一,运行面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5.1.5 某配电室设备、系统检修,需装设短路接地线时,应使用本配电室的专用短路接地线,不能随便使用其它配电室的专用短路接地线。若本配电室的专用短路接地线不够可申请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使用备用或指定配电室的专用短路接地线,做好记录,使用完后由部门及时收回备用短路接地线进行保管。
5.1.6 部门管理人员每周不定期对各配电室安全用具柜内的专用短路接地线进行检查,了解各组短路接地线的使用和存放情况,改善和完善短路接地线的管理办法。
5.1.7 装拆短路接地线时,严格按照《安规》规定的步骤进行,“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装设时先装设接地端,后装设母线端;拆除时先拆除母线端;后拆除接地端。接地点及母线短路点应按指定点装设,应有固定短路接地点装设位置。接地点、短路点应清洁、无漆,确保有良好的短路接地,不得随意装设。
5.1.8 专用接地线如有接头、把手、压嘴损坏、断线断股等现象,应及时汇报部门,经处理完好检查合格后方能重新使用,确保短路接地线的完好率。若由于人员的有意损坏,要根据具体损坏情况追究责任。
5.1.9 合分接地刀闸时,发现合、分不到位或机构有卡涩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联系维护人员处理好方可重新操作。
5.1.10 进行110kV、220kV接地刀闸合闸操作前,应首先确认开关、刀闸确已在断开位置,三相验明无电的情况下,方可合接地刀闸。
5.1.11 进行35kV开关柜接地刀闸合闸操作前应首先确认小车开关已拉至检修位置,查看带电显示器的指示确认电缆不带电,确认开关柜体的后盖板没有打开,确认接地刀闸处于分闸状态,验明无电的情况下,将专用操作把手插入接地刀闸的操作轴轴端,逆时针转动操作把手约90度,检查接地刀闸确已合到位。
5.1.12 进行35kV开关柜接地刀闸分闸操作前应首先确认柜体的后盖板已经完全盖好,固定后给盖板螺帽已螺紧,确认接地刀闸处于合闸状态。将专用操作把手插入接地刀闸的操作轴轴端,顺时针转动操作把手约90度,检查接地刀闸确已分到位。
5.1.13 装、拆短路接地线或合、分接地刀闸时必须由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5.1.14 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是电气设备检修的安全保障之一,运行人员应爱护和保管好它,正确使用,为他人和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5.2 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使用、维护考核细则
5.2.1 接班、中间巡回检查未对短路接地线放置进行检查,部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发现未对号归放、数量不够、短路接地线有损坏现象者,考核接班或中间巡回检查者。
5.2.2 接班、中间巡回检查未对接地刀闸的位置与实际状态不符、接地刀闸机构有损坏现象未进行检查、汇报、作记录者,考核接班或中间巡回检查者。
5.2.3 装、拆短路接地线或合、断接地刀闸未在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专用登记本及电脑中作记录者,发现一次考核。
5.2.4 结束工作票后将已拆除的短路接地线未对号归放在配电室专用工具内或乱放置,考核工作票终结人。
5.2.5 交接班对已装设或拆除的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名称、编号、数量、地点交接不清楚者,考核交班、接班人员。
5.2.6 对不符合《安规》要求或损坏的短路接地线、接地刀闸装置已做措施,且未汇报、未作记录者进行考核。
5.2.7 对不按要求装拆短路接地线、合断接地刀闸者,发现一次考核操作人、监护人。
5.2.8 对挂接短路接地线、合接地刀闸前不验电、不戴绝缘手套高压设备不穿绝缘靴者,发现一次考核操作人、监护人。
5.2.9 对挂接短路接地线不按现场标志的接地点装设短路接地线者,考核操作人、监护人。
5.2.10 对合、断35kV小车开关接地刀闸,不按规定随意解除闭锁装置者,考核操作、监护人。
5.2.11 对断35kV小车开关接地刀闸后,不认真核对接地刀闸确已断到位,未造成后果者按未遂处理;对造成后果者,按风电场处理意见执行。
5.2.12 对结束工作票漏拆除短路接地线、漏断接地刀闸,未造成后果者工作票终结人按未遂处理;对造成后果者,按风电场处理意见执行。
5.2.13 送电前操作票未填写查“XXX短路接地线确已拆除”或“XXX接地刀闸确已断开”或未到就地实际核对,未造成后果者监护人按未遂处理;对造成后果者,按风电场处理意见执行。
6 防止电气误操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6.1 管理与职责。
6.1.1 电气防误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成立防误领导小组,负责防误工作的专业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6.1.2 防误人员的职责是:
--贯彻上级有关防误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防误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有关电气防误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参与对电气防误闭锁装置的安装、改造方案的审查,并负责把关,负责对防误闭锁装置的验收。
--监督、检查防误装置的使用情况和管理工作,对使用的防误装置进行质量监督和信息反馈。
--监督做好防误技术的培训工作,确保运行、维护人员做到“四懂三会”(懂装置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会操作、会安装、会维护)。
--参加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
--对电气防误闭锁装置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考核。
--按要求上报年度防误工作总结及报表。
6.1.3 成立防误领导小组,结合有关规程、反事故措施、积极开展防止电气误操作工作,并及时总结,反馈实施情况。
6.2 使用原则和技术要求
6.2.1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防止误操作的组织措施;积极安装、正确使用防误装置,是防止误操作有效的技术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6.2.2 凡可能引起误操作的高压电气设备,均应装设防误闭锁装置,并与所配备的设备操作要求、位置相对应。
6.2.3 电气防误装置要坚持与一次电气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新投电气设备无防误装置不允许投运。
6.2.4 防误装置必须具备以下“五防”功能:
--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
--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
--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
--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合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高压开关柜及间隔式的配电装置(间隔)有网门时,应满足“五防”功能的要求。
6.2.5 防误装置应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不增加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复杂性;不影响一次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如分合闸时间、速度等)和二次回路(继电保护、控制回路)的可靠性;防误装置的工作电源必须与二次回路的电源分开。
6.2.6 防误装置应做到防水、防尘、防异物、防锈、不卡涩,户外防误装置应有防水、防潮、防霉的措施。
6.2.7 防误装置故障时,必须有可靠的解锁办法,禁止用非专业工具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