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
4.汽车装卸站、液化烃灌装站、甲类物品仓库等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施,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厂区外,并宜设围墙独立成区。
5.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2)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
(3)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厘米、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
(4)液化烃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
(5)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6.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用双车道,若为单车就应满足错车要求。工艺装置区、罐区、可燃物料装卸区及其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
7.当道路路面高出附近地面2.5米以上,且在距道路边缘15米范围内,有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储罐及管道时,应在该段道路的边缘设护墩、矮墙等防护设施。
8.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炼油工艺装置、化工生产单元或设施;跨越泵房(棚)的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法兰、螺纹接头和补偿器。
9.距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设备30米以内的管沟、电缆沟、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窜入和积聚的措施。
(五)工艺装置内的防火措施
1.分馏塔顶冷凝器,塔底重混器与分馏塔,压缩机的分液罐、缓冲罐,中间冷却器与压缩机,以及其他与主体设备密切相关的设备,可直接连接或靠近布置。
2.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的惰性气体发生炉与其煤油储存罐的间距,可按工艺需要确定,但不应小于6米。
3.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
4.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平方米的设备、建筑物区。
5.明火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过缘,且位于可燃气体、液化烃、甲类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6.当在明火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设备之间,设置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5米。实体墙的高度不宜小于3米,距加热炉不宜大于5米。
7.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和生活间等,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宜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两个及两个以下装置或装置共用的控制室,距甲、乙A类或明火设备不应小于30米。
8.装置内液化烃中间储罐的总容积,不宜大于100平方米,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中间储罐的总容积,不宜大于1000平方米。
9.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甲、乙、丙类房间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小于两个;但面积小于60平方米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房间,可只设1个。
10.凡是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设备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150厘米的围堰和导液设施。
(六)工艺设备的防火措施
1.电脱盐罐
(1)电脱盐罐开工时应排净罐内空气,充满油再通高压电,以免电火花引燃罐内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2)电脱盐罐配电操作室距中间罐的间距不应小于15米,达不到此防火间距者应设水幕。
2.加热炉
(1)加热炉炉管经长期使用后,氧化腐蚀或由于管内结焦造成局部过热,导致炉管裂缝发生漏油起火,因此加热炉必须加热维修,及时清炉除焦,管子腐蚀严重的应予更新。炉用燃油,瓦斯压力、流量要控制平稳,减压炉管生产中应注入适量蒸汽,避免结焦。加热炉出口分支与总管接口处应注意检查和测厚。
(2)加热炉的炉体应设防爆门,以便发生爆炸时能及时减压。加热炉应有事故放空管路装置,放空管应导至火炬,并有蒸汽灭火装置和蒸汽吹扫管线的装置。在加热炉10米外还应设置控制阀门(止回阀等)。
(3)加热炉的燃烧室、对流室、回弯头箱等处应设置固定的.蒸汽灭火管线以及原料油管的蒸汽吹扫管线,以便及时排出管式加热炉内油管中的油晶。炉体周围应设置半固定式接头。
3.减压塔
开工前把好减压塔气密气试压关。停工消除真空度不宜过快,塔内处于负压和油温度较高时,与塔相连的排空阀不得打开,法兰不得卸开。某厂停工时,曾因排空阀打开后忘关,空气经抽空线吸入减压塔,与高温油气混合发生塔内爆炸,炸坏15层塔盘,损失达2万余元。应经常检查校验塔底液面计,保持灵敏好用。
4.回流罐
应经常检查油面及油水界面,使之在正常位置。工艺条件改变时,要调整操作,防止轻油突发性增多而失控,切水阀井附近应装设可燃气体报警仪。
5.高温油泵
高温油泵应密封良好,发现渗漏及时处理。机泵检修时应关闭出入口阀,排空泵体内积油,压力为零时方可拆卸,如遇入口阀不严,应设法加盲板隔离或停工处理。
6.反应、再生系统
(1)装置开工装催化剂前,应认真检查试验6个单动滑阀,确保完好灵活;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失灵,应立即改为手动操作,并立即抢修。
(2)坚持每晚进行闭灯热点检查制度,有过热发红现象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7.对易腐蚀减薄部位和管线应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和测厚检查,及时更换减薄部位。
8.高压分离器
对高压分离器的安全附件要经常检查,定期校验,特别是液位计的校验与清洗,使其保持指示清晰准确,防止液位过高或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