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溶解乙炔气瓶的安全运输要点

作者:孙萍辉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11日


    (7)检查驾驶室门、窗及车厢板和遮阳蓬是否牢固完好。
    (8)检查随车备用的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和汽车排气管火星熄灭是否完好齐备。
    (9)检查冬季行车备用防滑铁链、桥板、铁镐、和铁锹等完好状况。
    (10)检查行车必须携带的各种证件是否齐全,并根据当时运输任务,与押运员共同确定既安全又经济的最佳行车路线。
    运输押运员必须做到:
    (1)熟悉当日运输计划规定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对运距、路线、道路及天气情况,都要考虑周全,并向驾驶员和装卸员说明。
    (2)检查随车配备的途中事故紧急抢救用的工器具、诸如小铜钟、活动搬手、竹塞、易溶合金塞、橡胶板、堵漏夹具、防毒面具、水桶以及盛装发热乙炔瓶用的帆布水带等是否完好齐全。
    (3)随身带齐运输任务书、途中所需证件以及押运员资格证等。
    乙炔瓶装卸人员必须做到:
    (1)检查备齐固定气瓶用的绳索、垫木以及防气瓶装卸时滚撞碰击用的橡胶垫板和遮阳光用的苫布等。
    (2)协助驾驶员和押运员完成出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3 乙炔瓶装车的安全要点
    (1)乙炔瓶装车,应根据装载瓶数及车厢板高度,由驾驶员与押运员确定乙炔瓶的摆放位置和方式,严禁超载装运乙炔瓶。
    (2)在车厢板高度占乙炔瓶高度2/3以上的情况下,乙炔瓶宜直立放置。如需要卧放装载,应顺车厢横向放置,瓶阀端应朝向同一方向,但不得朝向汽车油箱一侧,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高度。
    (3)为避免乙炔遭受撞击或磨损,装车前应在车厢底板边沿铺上橡胶板。装车严禁抛、滑、滚、碰,必须轻装轻放。
    (4)为防止运输途中乙炔瓶移动和滚动,立放的乙炔瓶未装满车厢时,应用特制可移动的横杆或绳索将气瓶固牢;卧放气瓶应用三角垫木或绳索将气瓶固牢。
    (5)严禁同车装载氧气瓶、氯气瓶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也不准无关人员搭车。
    (6)乙炔瓶装妥后,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检查气瓶放置位置、堆放高度、前后左右分布和搭配是否符合规定,气瓶固定或捆扎是否牢固,车厢板挂钩是否扣牢,苫布是否盖妥扎牢,然后,在汽车前后醒目处插上危险晶警示标志旗(牌)。
    (7)装卸人员如因驾驶室过小无法坐人而需要坐入车厢时,不得坐在车厢板上、车厢板与气瓶之间或车厢后侧,而应坐在车厢前侧卧放的气瓶上。如气瓶直立放置,其车厢内不得坐人。
2.4 乙炔瓶运输的安全要点
    汽车发动机温度达50℃时,机油压力正常,气制动的压力达到规定时,方可起步。
    (1)起动前,必须检查车辆周围和车下有无人、畜和其它障碍物,仔细观察前后方有无来往车辆和行人,然后关牢车门,鸣号,缓慢开动。
    (2)起步应用低速档,一般重车用一档。低速档行驶一段路程后,底盘各摩擦机件得到正常润滑后可加速前进。
    (3)汽车行驶速度,视路面的宽窄、平滑程度确定。一般不超过30km/h,在土路上不超过m/h,在森林中的道路上不超过20km/h。
    (4)在平路上行驶应用经济车速,不宜忽快忽慢或无故晃动方向盘,更要避免急刹车,以防气瓶受震相互或与车厢板撞击。
    (5)行驶中应与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在城市和乡镇街道车速控制在15km/h以下时,应不少于5米;在交通流量小和路面宽阔的街道车速较高时,至少为20米;在公路上行驶,应不少于30米。遇气候不良或道路特殊时,应适当延长。保持车距不仅可避免车辆交通事故,还可以在车上气瓶漏气或着火等危险情况下,给汽车留出活动余地或为紧急抢救创造安全环境。
    (6)行驶一定里程,应选择适当场所停车检查车辆和气瓶固定情况。
    (7)驾驶员在行车中要遵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行车安全规定,不开快车,不抢道、不超越,坚持“礼让三先”文明行车。
    (8)行驶途中,押运人员和装卸人员应随时注意驾驶员的精力,帮助观察行人和过往车辆的动态。必要时,选择适当地点停车使驾驶员稍稍休息。
    (9)行车计划里程超过200公里,还要继续行驶,则应有两名驾驶员替换驾驶。
    (10)避免通过繁华街道、住宅区、乡村集市等人口稠密的道路。如市区专门设有危险品运输路线并规定行驶时间,则应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
    (11)运输途中乙炔瓶应避免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40℃。必要时,应采取遮阳或浇水措施降温,或改日间运输为晚间运输。
    (12)驾驶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严禁在车上吸烟或饮酒。
2.5 乙炔瓶运输途中停车的安全要点
    (1)选择来往车辆少,过往行人少,附近又没有明火的安全场所停车。
    (2)除了装卸乙炔瓶外,严禁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剧场、影院、娱乐厅、博物馆、文物馆、火车站、地铁站、商场、浴池、饭店、旅馆等人员稠密的地方,以及受文物保护法保护的文物和建筑物前及其附近停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