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南京市江宁区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药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使用和保管不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是引起急性农药中毒。为了解江宁区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原因,提出预防方案以控制或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为此,我们对2002~2003年江宁区农药中毒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2002~2003年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及农药中毒个案调查表。

     1.2 方法 江宁区各乡镇医院防保科按职业病报告办法实施细则对中毒病人情况进行调查并填写卫生部统一制作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和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作的农药中毒个案调查表,按规定上报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 中毒类型 按卫统18表分为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两大类。

     2 结果

     2.1 农药中毒的一般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2002~2003年江宁区共发生农药中毒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57/10万死亡30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占93.33%),病死率为14.71%,年平均死亡率为4.75/10万。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82例,男性例,占80.49%,死亡2例,女性例,占19.51%;年龄分布在20~50岁者65例,占79.27%;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22例,均为服毒自杀者,男性40例,死亡8例,病死率20%,女性82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24.39%。年龄14~83岁,男女性别比为1:2.05;平均高发年龄为35.5岁,在20~60岁病死率有随年龄而上升的趋势。见表1。

     2.2 农药中毒的季节分布特征 生产性农药中毒全部发生在2~3季度,其中第2季度仅11例(占13.41%),第3季度71例(占86.59%);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一年四季均有,季节性变化不如生产性农中毒明显。见表2。

     2.3 农药中毒的地区分布 农药中毒分布于全区14个乡镇,且以陶吴镇、丹阳镇中毒人数最多,发生44例和31例,分别占总中毒人数的21.57%和15.20%,而秣陵镇最少,仅发生1例。见图1。

     

     2.4 引起农药中毒的农药分类 农药中毒总中毒的例数中,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为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182例),占89.22%,其中又以高毒类的甲胺磷、敌敌畏、乐果、1605为主(158例),占77.45%。见表3。

     表1 江宁区农药中毒人群年龄分布

年龄(岁)

生产性农药中毒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

合计

中毒例数

死亡例数

病死率

%

中毒例数

死亡例数

病死率

%

中毒例数

死亡例数

病死率

%

14~

20~

30~

40~

50~

60~

70~83

2

12

25

28

8

5

2

0

0

0

0

2

0

0

0.00

0.00

0.00

0.00

25.00

0.00

0.00

7

26

42

14

24

6

3

0

4

8

5

11

0

0

0.00

15.38

19.05

35.71

45.83

0.00

0.00

9

38

67

42

32

11

5

0

4

8

5

13

0

0

0.00

10.53

11.94

11.90

40.63

0.00

0.00

合计

82

2

2.44

122

28

22.95

204

30

14.71



     表2 江宁农药中毒的时间分布特征(例)

中毒性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产性

非生产性

0

7

0

3

0

6

0

10

1

7

10

16

25

20

40

14

6

19

0

9

0

10

0

1



     表3 江宁区不同种类农药中毒病人的分布(例)

农药名称

生产性农

药中毒

非生产性农

药中毒

合计

农药中毒

构成比(%)

甲胺磷

57

68

125

61.28

敌敌畏

0

14

14

6.86

乐果

0

10

10

4.90

1605

6

3

9

4.41

三唑磷

0

3

3

1.47

其他有机磷农药

15

6

21

10.30

溴氰菊脂

0

5

5

2.45

氯氰菊酯

2

0

2

0.98

杀虫双

0

4

4

1.96

其他杀虫剂

2

3

5

2.45

杀鼠剂

0

6

6

2.94

合计

82

122

204

100.00



     图1 江东宁区204例农药中毒的地区分布特征

     2.5 农药中毒的原因 造成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原因有药液沾染衣服或皮肤、喷雾器滴漏、下风侧喷药、赤脚、未戴口罩或未穿防护衣裤喷药、在密闭环境中拌种、混配农药或检修施药工具等,其中以药液沾染衣服或皮肤为主要原因;造成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原因有家庭纠纷、婚姻问题、升学、招工或人际关系等社会问题、负债、亏损等经济纠纷、刺激性精神病等,其中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

     3 讨论

     3.1农药中毒特点 本文对江宁区2002~2003年204例农药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从人群分布和农药中毒类型来看,生产性农药中毒以20~50岁的男性为主,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多,而且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于有意服毒自杀者,尤其是女性自杀者增加所致。这可能与女性感情较为脆弱,心胸较男性狭窄有关,且农村女性文化程度偏低,还承受着包办婚姻、夫妻、婆媳关系、家庭关系等一些旧传统和陋习的干扰和困惑,在多种形式的突发性生活事件面前,缺乏健康的应急心态和经历,更易产生自杀意念,再加上农药保管不善而易得,使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增多,这也使农药中毒问题从职业问题转向了公共的卫生问题。②从季节分布来看,生产性农药中毒全部发生在2~3季度,尤以第3季度为主。由于夏秋季节病虫害严重,施药量大,加上气温高,农药被吸收的速度加快,吸收量变大,增加了中毒机会。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季节性变化不如生产性农药中毒明显。③从农药中毒发生的农药种类来看,无论是生产性农药中毒还是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甲胺磷为首,而甲胺磷属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因此,应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使用的管理,用低毒农药替代高毒农药是预防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随着爱卫灭鼠运动的开展,杀鼠剂中毒的现象也有出现,我们认为也应引起重视。

     3.2 预防方案 ①认真贯彻执行《农药使用规定》,明确用药时限,提倡早、晚施药,禁止中午施药;规范施药方法提倡隔行、退步、顺风施药;强化用药防护,防护用品标准化,施药完毕及时洗消;改进喷洒器械,对施药器械进行经常维护。②加强培训普及安全用药知识。③加强农药的管理,做到专人购药,专人施药,专人存药。高毒农药专仓、专柜保管,不可与粮食蔬菜、瓜果、饲料等混放。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将降低农药中毒的发生率。⑤提高基层救治农药中毒病人的医疗水平,把农药中毒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纪琴 魏星 杨森 李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